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日,松江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举办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片区推进会。会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党总支与松江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签订双创框架协议,颁发松江大学城48小时创客大赛奖项,获奖选手进行路演分享,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松江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围绕“双服双创”工作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发挥松江大学城高校资源优势,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持续放大创新要素溢出效应。截至目前,集群党委已连续举办四届松江大学城双创博览会,六届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参赛项目1100项,举办双创活动20余场,成功孵化16个种子创业项目;集群内16家创业载体在孵企业781家,带动就业2600余人,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86家,27家企业获各类投融资1400余万元,为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厚植“双创”沃土,优化科创生态
“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城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溢出效应,依托德稻文化创意公司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体系,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技能分享、创新创业展示与交流等平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松江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书记、上海德稻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教务总监孙冬梅介绍说。
集群党委依托德稻文化、文汇路580、大学城经济小区、点火、轻客众创空间等一系列平台载体,结合创业者的需求,推出创业公益课程,包括《创业路上那些坑》《股权设计》《市场营销》等,同时,提供包括政策咨询、资格认定、注册公司等全流程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对于进入孵化基地的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全方位跟踪服务。“最吸引我们的,就是集群完善的创业生态服务,在这里从注册、培训、政策到融资、资源统筹,创业所需的生态链条没有断层和空白。”大学城的创业者都有这样的想法。
整合高校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
坐拥松江大学城7所高品质大学,大学城双创集群集聚了不可复制的科技创新、文创品质、人才资源集合效应,如何将这些优质资源转化为促进地方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松江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的目标使命。
“作为一家应用技术型高校,我们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建设,构建特色应用研究型双创体系,牵头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探索‘高校+人社部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共建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卓越科创生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陈浩介绍道。
近年来,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积极发挥大学城各高校的龙头作用和学科优势,强化校企合作,推动科创企业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分园相继落地,中科大上海松江长三角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硬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德稻知识资本创新中心”汇聚全球设计大师,“极客谷”数字信息安全产业蓄势待发……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中,大学城双创集群创新策源功能正不断彰显。
强化“典型”引领,激活创新创业内生动力
松江大学城的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创业的政策、良好的创业生态、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创业就得讲究一个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氛围,有热情才走得出第一步。”大学城的创业者们如是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试一试”的初始动力开始,一步步越做越强的例子屡见不鲜。“我是一名从松江大学城走出来的创业者,扎根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这片发展的沃土上,创业以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已为金融、证券、互联网、电商、政府等提供专业网络安全服务,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等,未来将持续深耕网络安全专业领域,为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贡献力量。”来自上海谋乐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罗清篮正在为大学城创业者们分享创业成长历程。
在立信红旅大赛中孵化出的“无忧下厨”,创始人刘敏为社区配送平价蔬菜逾3000斤;华政毕业生史云翔法萌普法团队,为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公益普法课程800场,累计服务青少年达40000人次;工程大毕业生詹鑫为街道举办多场“人人乐业”、“直播带岗”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
下阶段,松江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将持续激活“创新第一动力”,依托松江大学城高校智慧资源优势,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不断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建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卓越科创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