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牌,荡里汇幸福,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涌现出基层善治的多元化做法。
近年来,按照市委区委有关要求,石湖荡镇引导辖区党组织、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与村居结对共建,找准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与促进基层善治最佳结合点,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建阵地,资源重塑展新颜
“养殖要求要明确,不规范的一定要处置。”“垃圾分类确实要重视。”新姚村村民正在“百姓议事堂”开展一场关于健全人居环境考核机制的议事会。
“百姓议事堂”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沪苏湖铁路项目部认领改造,将新姚村闲置小屋打造成提供议事协商、学习教育、便民服务的暖心小屋,围绕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一事一议”,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主打村里的事由村民商量着办,随着“百姓议事”机制日渐完善,新姚村形成“家家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裁判员”的新风尚。
“现在村民的爱河护河意识增强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再倾倒污水了。”“泖里议事亭”里大家正在津津乐道。
“泖里议事亭”是由上海市凯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与泖新村结对共建,修缮49网格内凉亭,打造成集议事、休憩等多元功能的新场所,村民们在这围绕网格排污纳管、人居环境建设、环境清洁等问题,纷纷发表自己想法,有利于将“共识”转化为“共为”,更利于实现“小事不出埭,大事不出村”的村民“参与型”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新模式。
“你家的地征了多少?听说这次征收了不少。”“解忧工作室”里大家正在围绕征收补偿安置方案激烈的讨论着。
“解忧工作室”由上海逸城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改造完成,金胜村启用后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即配齐一套班子、健全一项制度、完善一道流程,用社会工作理念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增强社区治理成效,运用“一事一档”方法,全程跟踪矛盾纠纷,并按类别进行分类存档,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树品牌,规范议事共参与
“浦江之首1800亩乡旅融合社区”打破了传统居住格局和社会结构,东夏村作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围绕平移新社区管理,结合实际,建立“浦江议事会”。
“浦江议事会”严格按照“收集议题—确定议题—拟定方案—议事协商—提交大会—备案公示”六项基本程序规范运行,目前已围绕环境治理、房屋装修、宅前屋后放置物品等多个主题展开协商,制定形成《石湖荡镇东夏村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区域村民自治细则》等制度,探索创建“大事一起议、好事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议事自治新模式。
“村子里老年人居多,习惯聚在墙根下晒太阳、唠家常,同时也是议事协商的好去处。”为尽快形成一处集村民休憩、议事协商、政策宣传等多元功能的主阵地,新中村基于30网格基础上打造叁拾“议”站。
叁拾“议”站充分发挥反映民意、沟通民情、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村民议事、法治宣讲、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解决新花公路与塔中公路因早晚高峰期间车流量大易发生事故在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事宜,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难题有人解”。
“现在每天我们都能在凉亭里休息聊天,多了一个好去处。”恬润新苑将26网格居民楼前两棵桂花树旁的“边角空间”进行微更新,变身成为“智”理角。
“智”理角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队伍,自治架构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实现“群众点单我办理”到“群众点单齐发力”的有效转变,居民群众也实现“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的身份蝶变,解决商业街区149户商户垃圾分类投放定时定点回收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强服务,贴心小事暖群众
“候车室改造实在、贴心,原来下雨屋顶漏水、墙面脱落,现在环境整洁干净,不再风吹雨淋。”金汇村双汇公交候车室焕然一新。
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无端增加了村民出行的烦恼。金汇村秉持服务靠前一步,村民烦恼少一分的原则,主动作为,解决双汇公交候车室屋顶漏水问题,完善村民出行候车的“避风港”。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上课啦!”随着方老师清亮的开场白,张庄村“田望头”学堂开课了。
学习足不出户,家门口就有学堂可真是新鲜事!张庄村委会深入挖掘“能工巧匠”,丰富“田望头”学堂课程内容。高警官在这个学堂为孩子、家长们宣传防溺水安全注意事项,演示如何安全使用灭火器等。在现场的村民庄老伯表示“相比过去双桥片区村民只能到村委会参加活动,现在的‘田望头’学堂确实方便了不少。”
淡黄色的篱笆、沟壑分明的菜地,种植着种类多样的时令蔬菜瓜果......“美丽乡村”洙桥村“益”菜园惹人注目。
“五步一景,十步一貌,各式各样的田园风光沁人心脾。”经过方案设计、土地平整、围栏搭建等工序,原有的荒地已焕然一新成为了“益”菜园,根据不同节气,开展了种植体验、亲子采摘、公益分享等内容,邀请“社区合伙人”参与播种与收获,让“益”菜园不仅成为一处“微景观”,更成为一项“微公益”。
乡村治,则百姓安。接下来,石湖荡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对推进乡村治理的基础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利用更多善治之道,高效整合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多元联动共建、拓展延伸服务触角,以“党建+”带动“幸福+”,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