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是上海市最早一批复工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年过花甲的公司董事长吴胜荣快速组织队伍、调动资源,在春节期间果断重启生产线,用行动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说车间是堡垒,员工是士兵,吴胜荣就是那个指挥官。
退役军人的社会担当
吴胜荣,现年67岁,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退役军人,他出生在松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学都没有读完就结束了学业,在生产队里放牛、赶鸭子,后经过培训,担任了村大队的赤脚医生。1973年,吴胜荣入伍,第一年就入了党,1977年退役后回到松江,先后到镇武装部、松江电视台工作过,也曾在外资企业工作过。1997年,吴胜荣创办了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
2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和军人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将大胜公司打造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口罩专业制造商之一,共创新开发了120多种口罩品种,获得50多个国家的专利并永久拥有自主产权,230多张美国、欧洲、澳洲、日本等国际认证,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地区。在SARS高发期间,吴胜荣就曾向国家捐赠了5万多只口罩。汶川大地震时,他赶制并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口罩给灾区群众。
临时救援队的生产力
2020年初,吴胜荣在年前把货品清仓完毕,打算过一个轻松的春节。1月21日,大胜刚放假,吴胜荣注意到疫情的发展,心中隐隐不安。2003年SARS、2005年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等他都经历过,根据经验,防护用品必然紧缺,首当其冲的就是口罩。他立刻警觉起来:应对疫情是第一任务,必须让机器尽快转动起来。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开始了,为了组织好这场抗疫,他顶住了巨大压力,当时已近春节,上百名工人领好年终奖回老家过年了,他把驾驶员、保安,甚至是保洁员、食堂师傅,都请来临时组成救援队。在没有任何上级指令的情况下,吴胜荣带领这支队伍,紧急开动五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连续拼了两个通宵,硬是抢制了12万只口罩,第一时间投放市场。
中国企业的毅然选择
生产线重启后,另一大问题让吴胜荣越来越揪心。此前,大胜是一家外贸企业,拥有200多张国际品质认证书,生产的口罩100%提供出口。一旦过完年,如果海外催货,该怎么面对?吴胜荣深知,国际贸易中,最忌讳的就是失信,但他更明白,面对国内疫情,大胜必须挺身而出。随后,大胜口罩厂按照出货顺序挨个与国外客户沟通,花了整整五天时间,终于说服所有客户同意暂缓出货,把全部产能用于国内疫情防控急需。
得益于高度自动化,即便人工依旧短缺,仍能保证每天8万只口罩的产出。随着返沪工人安全就位,产能逐步攀升,10万只、20万只……尽管如此,依然供不应求。市场上,大胜口罩一度被炒到30多元一只,每天都有无数电话打来,表示愿意加价购买,统统都被吴胜荣回绝了,他表示所有生产的口罩交由政府统一调配,并承诺“坚决不涨价”。
今年4月,吴胜荣还收到一笔特殊的订单,钟南山院士希望购买2000只大胜生产的N95口罩以满足抗疫需求,这让吴胜荣直言“不敢相信”。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他一口“回绝”了钟院士的购买需求:“我们不卖,必须捐赠!”还邮寄了1万只口罩助力钟南山团队抗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吴胜荣带领企业员工在生产线上加班加点,共生产口罩近四千万只,为防疫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与光辉,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誓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