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街道文翔名苑社区是一个孕产妇、幼儿家庭居多的大型社区,慢性疾病老人数量占65岁以上老人的60%,如何做好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保障工作极为重要。居民区党支部借助“第二书记”、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明确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关怀、全方位服务目标体系,用心用情帮扶社区特殊群体,全力打造居民满意的温馨家园。
全过程管理,组建帮扶队伍“不拘一格”
居民区党支部成立帮扶工作小组,制定详细规划,借助大上海保卫战期间组建的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居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队伍,将先锋力量汇集一线,让专业人士下沉基层。经过特殊群体帮扶需求的社区民意调查后,“第二书记”闵一君带头发起倡议,“党员第二楼组长”与社区民警、家庭医生、律师、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等主动报名,组成“楼组结对帮扶团”,将“有需要请找我”的“投名状”送达家家户户,织密社区管理“一张网”,实现群众困难发现得早,群众办事找得到人、群众提议说得上话,激活基层群众自治动力,优化基层社区治理模式。
全天候关怀,汇集力量帮扶“不落一人”
为强化特殊人群关爱服务质量,居民区党支部制定“6+4+1”分类帮扶计划,排摸身患6类疾病老人、4类特殊群体和65岁以上独居老人情况,形成特殊群体帮扶名册,组建“楼组结对帮扶团”,通过上门关心和电话、微信问候等方式与居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切实做好线上线下“两步走”、“四包”责任“一条线”。同时,制作温馨联系卡,让有呼必应、有问必答得以实现,“分户不分家”的协同帮扶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特殊群体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

全方位服务,探索日常所需“不漏一事”
最近,“楼组结对帮扶团”接到居民刘瑞民和吴瑞卿发来的求助信息。眼看控制血糖的药快吃完,本就行动不便的老两口感染了“新冠”,孩子又不在身边,为了不增加传播风险,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帮扶团。网格长与两位老人取得联系后,及时送药上门,家庭医生主动进行病情咨询,党员志愿者轮流为他们买菜送菜。“非常感谢党组织提供暖心服务,关键时候帮上了大忙。”吴瑞卿感激地说道。作为非公企业第六联合党支部的党建指导员,刘瑞民平日里多是为其他群众想法子、解难题。现在老伴受到这样的照顾,他既感动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