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是今年上海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重点工作,已纳入2023年市委、区委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和基层治理工作要点,并作为今年《基层治理行动计划》跟踪督促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

近期,“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各项目组召开首次多方现场会,认真落实大兴调查研究要求,深入调研梳理“问题、需求、赋能、行动”四张清单,制定“一项目一计划”,进一步统筹扩充赋能团队,推动形成治理合力的“雪球效应”越滚越大,党建引领的优势越发彰显,奋力打造一批党建引领性强、群众获得感强、治理显示度高的美好社区。
加大统筹协调,抓早谋项目、抓实新机制
松江区委党建办坚持抓早抓实,把“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作为“旗舰式”工作平台,聚焦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一竿到底,全力推动“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松江项目落地见效。
推动“全覆盖”。松江区率先召开区级推进会、项目对接会,梳理形成每个项目各方联系表。在10个市级项目的基础上,同步开展9个区级项目,做到街镇、经开区全覆盖。强化“全赋能”。在明确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作为主体赋能高校外,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城资源优势,邀请9所高校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统筹安排12家区级职能部门作为业务指导责任单位,强化条块联动。同时,根据项目开展实际,动态优化调整赋能团队,放大治理赋能的“滚雪球效应”。注重“全过程”。明确“联络员”“主题月”“调研日”等机制,每个项目安排了区委组织部联络员,直接指导项目落实落地。推出“主题月”,明确项目月度工作重点,3月为项目启动月、4月为项目调研月。结合落实大兴调查研究要求,将每周三定为“调研日”,推动项目相关方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掌握一手资料、及时总结提炼。“松江i支部”微信小程序同步进行全过程跟踪式、追剧式展示,一起记录、赋能、提建议,共同为“美好”加油。
聚焦靶向调研,发现真问题、研究实办法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4月作为项目调研月,各项目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视选题定向,研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以调研开路、调研破题。
中山街道蓝天二村居民区党总支项目组实地走访30年房龄小区旧改现场,对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的“停车治理、绿化移栽、道路修缮”等问题开展调研,确定以推进“红色业委会”建设为抓手,成立“旧改专班”先锋队,构建“党建+旧改+业委会+物业”新合力。岳阳街道党工委立足老城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实际,邀请美团、饿了么、盒马、邮政公司等新就业群体相关方代表,就人民路“美丽街区”改造开展座谈,聚焦“店面招租、快递堆放、停车休憩”等多样化需求,会同区绿化市容局共同打造“有温情”的城市更新。
新桥镇场中居民区党总支以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为重点,深入调研居村规范化建设和“牌子多、事项多”等基层减负问题,将通过整合资源、重构空间、融合多维服务,进一步提升党群阵地空间“靓度”、服务“精度”、参与“温度”。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居民区党支部全面征询居民、商户、游客三方意见,就社区安全、街容街貌、商居关系等方面梳理问题诉求,找准“社区、商区、景区”治理融合点,通过“六方三联九同创”等机制的升级,体现出网红小镇不一样的治理模式。
突出核心是人,群众广受益、社区添活力
基层治理,核心是人。各项目组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链接基层社区急迫的现实需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要,努力让工作的细致,体现在群众得实惠、广受益、真满意上。
九里亭街道奥园居民区是1.5万人的特大型社区,居民需求多元、公共设施老旧、治理难度较大,项目组以“社区有机微更新,创新治理增活力”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点作用,探索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机制,让居民在广泛参与、共建共治中共享治理成果。永丰街道金地艺境居民区拥有一支650人规模的社区报到党员队伍,其中91%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占比超过50%,如何巩固深化“四包”机制,推动常态化融入社区治理?项目组通过开展分层分类分众问卷调查、座谈调研,党员带头形成议题式合伙人,通过“任务牵引、因事而动”,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石湖荡镇洙桥村是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落,是典型的老龄化农村社区,围绕“文化古村落,活力新洙桥”的行动方向,项目引入团区委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青年、专家、项目资源,做实“老青结对”,注入年轻活力,挖掘乡村资源,推动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的最大化,共同打造“洙桥CUN潮”乡村振兴品牌。佘北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第二批保障房基地之一,小区类型多元、居住业态复杂、邻里交往圈层不一等造成社区认同感缺失,社区治理难度增加。项目团队以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真实需求和社区依附度等方面作为切入口,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持续加强佘北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和资源整合效应,优化人口导入型大居的治理架构和机制。
强化融合赋能,力量沉下去、基层强起来
抓好基层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项目组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协同各方合力,完善“部门下沉、智库蹲点、专家指导、各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劲朝基层使、人往基层走,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双向发力。
中山街道“中建·幸孚+”人才公寓是我区租赁用地单体面积及租赁间数最多的一站式生活社区,人才公寓服务与治理如何“融合一体”?华东政法大学探索人才公寓对社区周边网格化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的辐射效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聚焦提升物理空间及人员力量的有机融合,区党建服务中心聚焦加强党员信息排摸和组织建设作用发挥,区人才服务中心在集成化数据管理、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支撑保障。车墩镇长溇村党总支聚焦“党群阵地赋能影视胜地”的行动目标,汇集群策群力,区文旅局聚焦文旅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统筹优化村内党建红色线路,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旅产业”有机结合;政协车墩联络组积极发掘村内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讲好长溇故事,打造文化IP。
经开区联阳社区是一个集公寓、商铺为一体的大型“工改居”社区,为加强社区治理,创新设立了联阳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办公室,在区民政局和上海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赋能指导下,借鉴传统居民小区的治理经验,将新建党群服务站,加强网格党建,营造社区氛围,探索“党建+综治+自治”的“1+1+N”多元化综合治理。泖港镇黄桥村聚焦正面临的“居住格局”“人口引入”“产业升级”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黄桥村共同成立“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学生实践基地,强化项目支撑、对接村民诉求,把课题研究写在乡村振兴的火热一线,着力打造“可看可听可学”的“黄桥治理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