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漫谈
破除形式主义藩篱,为基层减负赋能
发布时间:2025/8/25 9:56:00阅览次数:269文章来源:admin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然而,近年来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如同无形的枷锁,让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痕迹主义”的泥潭,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怀,更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形式主义的病灶,本质上是政绩观错位与制度机制不完善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些地方将“开会发文”等同于“落实工作”,把“表格留痕”视为“工作成效”,导致基层干部被迫把精力耗费在“材料美化”“会议签到”等虚功上。这种“重痕迹轻实效”的导向,不仅背离了工作初衷,更让群众感受到的服务温度大打折扣。

整治形式主义,需以“靶向治疗”破解沉疴痼疾。要树立“实绩导向”的考核指挥棒,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实效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坚决砍掉“过度留痕”“材料评比”等不必要的考核项目。某地推行“无会日”“无文日”制度,要求会议减少30%以上,文件压缩40%以上,让基层干部从会议室走出来,走进群众中去,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同时,要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减负,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从技术层面减少重复劳动。

为基层减负,更要为基层赋能。要理顺权责关系,明确基层职责边界,杜绝“责任甩锅”,让基层干部有权有责有担当。通过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探索创新,营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应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升干部能力,通过人文关怀缓解干部压力,让基层成为培养人才的“沃土”而非消耗精力的“战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推进的长期工作。唯有破除形式主义的藩篱,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的实践中,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松江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朱秀秀)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热门点击排行
松江区各街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系表
发布时间:2025-02-28访问次数:9378
新城咨询公司:向新而行匠心筑城,松江枢纽项目建设攻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1-02访问次数:8281
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陈吉宁在松江区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19访问次数:5615
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举行,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
发布时间:2025-03-21访问次数:5170
最新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