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党的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新浜镇量身定制乡村茶馆课堂
发布时间:2023/12/7 9:03:00阅览次数:1589文章来源:新浜镇

【引言】

新浜镇党委不断探索农村地区党课新模式,以聚人气的茶馆为载体,广泛开设“乡村茶馆课堂”,把党的故事送到村民家门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新时代党课学习在上海乡村的生动实践。同时,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的方式,成立本土志愿者讲师团,量身定制课堂内容,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政治引领、深入传播政治、道德、文化、健康等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打造农村地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新课堂。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始终重视抓好党员学习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浜镇作为松江区西南角的农业小镇,也同样面临着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困境,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33.2%,60岁以上党员更是占所有党员数的53%。如何加强农村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激发农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解决党员教育流于形式、学习主动性及参与率低、有效性和实效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成为摆在新浜镇党委面前的难题。几十年前,党的领导人陈云等人曾在茶馆开展演说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运动。几十年后,为延续茶馆喝茶、聊天的传统,改变老年人以麻将为主的生活陋习,新浜镇党委以乡村茶馆为载体,打造“乡村茶馆课堂”这一特色品牌。根据区域特色量身定制精品课堂,深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做法】

(一)教育方式“入乡随俗”,提升党员教育机能。乡村茶馆课堂讲师团现有成员38名,志愿者109名,形成了“1+N”的宣讲模式,即“宣讲+知识竞答”、“宣讲+戏曲表演”、“宣讲+情景小剧”等。用“当地话”代替“普通话”,用“讲故事”代替“读稿子”,使理论宣讲具有乡土感、带入感和画面感。乡村茶馆课堂不仅走进了村居,还走进了学校、企业,更走出了新浜,使党的声音时刻萦绕在党员群众的耳边,讲进了党员群众的心坎里。8年来,乡村茶馆课堂为全镇13个茶馆2.3万多人次的老人带去245场讲座,它不仅形成了老年人的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也促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观念深入了乡村。


(乡村茶馆课堂走进企业,进行宣讲活动)

(二)理论教育“声情并茂”提升党员教育有效性通过宣讲共产党人的革命历史经验故事,发掘身边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持续开展 “道德讲堂”巡回宣讲活动,以“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并结合时事政治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为了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讲师团把高深的理论“翻译”成村民通俗易懂的家事、身边事,用土话、新浜小调将党的声音、国家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到了讲座里,唱进了小戏里,如:《唱唱伟大共产党》、《乡村振兴真正好》等,总结四部曲即:不识字的看图,就是展板学习;看不懂的听老师讲,就是课堂讲解;听不懂的看表演,就是观看小戏,最后还有知识小问答,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深入到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坎里。

 

(“乡村茶馆课堂·悦读圆梦”读书活动)

(三)专项培训量身定制”,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乡村茶馆课堂向新浜镇上的老年人开展智能设备培训和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设备的问题,努力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已开展逾12场专项培训,1000余名学员参与。如今,茶馆课堂还在不断创新,衍生出“晚间课堂”、“邻里课堂”、“十分钟学习圈”、“三人行理论宣讲”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乡村茶馆云课堂和直播课堂也应运而生。利用微信公众号,建设每月一期“乡村茶馆云课堂”,将知识以小戏、小品、知识问答、健康课堂的形式展现给学员。持续更新乡村茶馆课堂云课堂直播课菜单,不断打造精品课程。


(乡村茶馆课堂云课堂)

(四)评价反馈“畅通无阻”搭建听取民意的桥梁为解决群众实际需求,讲师团通过开展谈心、座谈等调研活动,收集、梳理群众关心的理论热点和疑难问题,针对性地备好“政策理论课”“乡风文明课”“道德模范课”等主题课程,并定期公开宣讲菜单,供其“看单点课”。引导他们改变在茶馆麻将消遣的固有认识,养成茶馆听课、品戏的良好习惯,使得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习意愿愈发强烈。此外,讲师团还制定了学友谈心制度,每次课程后随机访谈2名学友,每年组织1-2次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学友的课程评价及学习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所需所想,进一步将党员教育落到实处。茶馆课堂也从最初试运行的鲜人问津到现在场场爆满,充分得到了老年群体的认可。


(党员群众们参加乡村茶馆课堂后拍照留念)

    【启示】

(一)教学资源要整合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汇集并发挥社区各方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和措施,形成一股坚实的教育合力,要最大程度地发掘全镇的资源,将本地区能人志士、退休教师、戏曲达人等吸收为讲师,茶馆课堂讲师团现有成员38名,志愿者109名,为茶馆课堂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将村居学习点、茶馆资源与镇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教育资源整合,解决乡村茶馆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充分发挥公共教育资源作用,进而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学、跟进学,切实打通乡村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

(二)教育方式接地气。从一开始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学习方式(听讲座)拓展到了案例感悟式学习(道德讲堂)、团队合作式学习(学习团队)、活动体验式学习(红色新浜)相结合的多元学习方式,乡村茶馆课堂要始终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丰富的送教内容、有效的送教形式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政策、先进事迹等,在党员及群众间营造党史教育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史学习阵地的作用,构建起党员群众之间的情感纽带,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新浜人不断向前,不断走向光明的未来。

(三)教学队伍要联动。打造党员教育课堂的重任是每一个党员群众的责任和担当,在乡村茶馆课堂推广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志愿者、讲师及管理员三支队伍,再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加入。其中,管理员队伍是核心,讲师队伍是基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保障,几支队伍同时承担着茶馆课堂运行中的不同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架起党群之间沟通的桥梁。通力合作使得乡村茶馆课堂菜单课程质量逐渐优化,形成了以小戏、讲座、流动展示、线上学习为一体的具有乡土特色的菜单式课程。不断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的方式,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更多老年群体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热门点击排行
松江区各街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系表
发布时间:2025-02-28访问次数:9378
新城咨询公司:向新而行匠心筑城,松江枢纽项目建设攻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1-02访问次数:8281
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陈吉宁在松江区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19访问次数:5615
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举行,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
发布时间:2025-03-21访问次数:5170
最新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