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昆苑居民区是小昆山镇最大的动迁安置小区,共有80个楼道、2915套住宅,总人口近7000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员占60%。居民区党总支部下设1个行政支部、4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53名,流动党员1名。居民区党总支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聚焦社区治理头绪多、诉求多“难整合”的问题,提出用好党建“微网格”,整合资源实现同频共振,引导社区党员、流动党员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激活党群同心圆,点亮流动党员“心灯”。
党总支通过实施微网格管理模式,有效整合了社区治理资源,构建了职责清晰的“1+3+X”网格体系。(“1”即居委会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网格长,“3”即党小组长、楼组长、党员第二楼组长作为网格员,“X”即网格内的党员、流动党员作为网格志愿者),确保了社区治理精细化。通过细分工作网,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明确网格“责任区”,让党员“散而有序”。党小组长、楼组长、党员第二楼组长负责日常巡察、民意收集、隐患排查和纠纷化解,楼道中的其他党员、流动党员、“双报到”党员通过佩戴党徽、身着志愿服务服装、开展各类志愿活动,示范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党群关系同时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形成了“有困难找党员,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强化流动党员动态跟踪管理,始终做到底数清、动向清、责任清,确保流动党员“流转不流失”,培养流动党员社区参与感、获得感、责任感,让流动党员更好的融入社区。
上好学习“理论课”,让党员“学而有思”。居民区党总支下设4个二级支部,每个支部由2个党小组构成。在日常学习中,各支部以8个微网格为单位,推出“网格雁群”计划,坚持头雁带头学、群雁跟进学,组成“1+2”雁阵,即每位党支部书记带领两个党小组在微网格活动室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书记上党课等活动,同时利用好“学习强国”、“先锋上海”等线上平台,构建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机制。同时,党总支将流动党员纳入学习计划,开展“集训周”培训,强化结对联络,通过上门访、电话访,掌握流动党员学习进展与个人情况,确保流动党员及时接受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教育。
用好楼道“小板凳”,让党员“议而有为”。社区内共有五“板凳课堂”学习点,是支部开展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居民区定期举办各类红色宣讲、法律宣传、“月月说法”等活动。提高社区党员群众的法律素养,增强了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板凳课堂”平台还经常就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和协商,鼓励广大党员、流动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为社区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地下车库“僵尸车”整治、地面残疾人电瓶车充电桩安装问题等,通过“板凳课堂”进行专题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推动实施。
挖掘先锋“树典型”,让党员“行而有范”。通过组织承诺践诺、示范定岗、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及流动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升素质、亮明身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形象。例如社区老党员、老战士张金华在主题党日中开展红色宣讲,分享部队中的感人故事;获得过“市劳模”荣誉的社区老党员朱亚利分享劳模故事;如在防汛防台工作中,流动党员严武星及时发现上报地下室漏水隐患,参与排水工作;党员志愿者陈瑜斌,积极组织社区群众参与各项志愿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