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山区:村“党”务发言人融洽干群鱼水情发布时间:2014/5/12 8:40:00 文章浏览:5728次 文章来源:报刊网站
村(党)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推进民心党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贵州铜仁万山区结合干群连心·同步小康工作,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在全区有序推行了村“党”务发言人制度,在群众中获得一定好评。
严格选聘条件。万山区将村“党”务发言人作为民心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重点任务来抓,加强了发言人资格的认定工作,明确了8个条件:一是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务工作、村情民情;二是服从组织安排,热爱公益事业;三是政治理论素质高,经验丰富,坚持原则,事业心强;四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五是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六是了解村情民意;七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群众工作;八是担任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务监督员中的优先选聘。经过乡、镇、办事处党委推荐,区委党建办全面把关,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全区有序选聘出84名村(党)务发言人。
明确发言形式和内容。主要采取定期公开、随时公开、征求意见、日常咨询四种形式。发言内容主要包括13个方面:村党支部设置和人员分工、年度工作计划和上一年度目标完成、上一年度党员民主评议、村党组织工作进展及完成、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及奖惩、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级党委、村党支部及党员大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决策、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参加上级党组织荣誉评比的类别、条件、方法、初定名单及受到表彰奖励等、党员帮扶基金的发放和使用、困难党员帮扶和救助、上级党组织认为需要公开的其他内容。主要采取会议发布、公示栏公布、网上公开等形式进行,使村(党)务公开由原来单一的“墙上贴”变为“嘴上说”、“墙上贴”、“网上晒”相结合形式。
规范发言程序。由驻村工作组、“村(党)务发言人”、村务监督员适时征求、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有疑问的事项,并及时向村支“两委”反馈。村支“两委”根据村(党)务公开内容和收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公开发布内容,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由联系村领导、联系村干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村(党)务发言人”、村务监督员参加的联协会审议把关形成意见,最后由联系村领导审核签字。按照定人、定期、定点的原则,每季度最后一周举行一次村“党”务发言活动,组织村民代表参加,由村“党”务发言人在固定地点,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及时向全村村民发布村务信息,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释惑,对不能立即答复的问题,建立工作台帐,限期答复;信息发布后,及时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村(党)务发言人一经确定,要将名册报区委党建办备案。同时,每年至少对发言人进行2次培训,培训工作由乡、镇、办事处党委负责。各级党委对村务公开发言人的发言是否符合政策法规、是否公正进行监督;农村党员群众对村务公开发言人的回复意见、建议处置等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村务公开发言人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办事处基层党建年度绩效考核和驻村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村务发布会召开的不好或引起群众不满,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发言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的村除给予通报批评外,还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