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孜县康卓乡党员综合就业培训基地小记发布时间:2013/10/16 10:29:00 文章浏览:5747次 文章来源:报刊网站
文章来源:其他报刊网站 发表时间:2013-10-11
9月的年楚河畔,云淡风轻。记者在江孜县康卓乡党员综合就业培训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边参观,一边听着负责人普布丹增的介绍。
“这是我们的藏鸡养殖区,这边是绵羊短期育肥区,这间是粮食加工房……外面这片饲草地是我们今年新开垦出来的。”
提起江孜县康卓乡的党员综合就业培训基地,无论是乡里的党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
2009年,康卓乡党委通过“六心”工程,筹集资金40余万元建起以藏鸡养殖、绵羊短期育肥、养猪等各种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为主的党员综合就业培训基地。2011年,乡党委积极争取15万元资金,新建藏鸡孵化房、农畜产品加工房并添置孵化机。2012年,从山南藏鸡养殖基地购买5000只藏鸡苗,并将原来集中养殖模式转变为党员各户散养模式,截至目前,参加养殖的党员户数覆盖率高达68%。
“藏鸡养殖在全乡推广最广,也是效益最明显的。”乡党委书记米玛次仁说:“开始时是在基地集中养殖,但成本太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风险大,容易出现疫病。”
集思广益之下,乡党委决定把藏鸡养殖技术教给每个党员和老百姓,实行分散养殖,每户领养35只,基地负责技术推广、宣传、藏鸡蛋收购和市场销售。“喂养得好,每只藏鸡一年可下蛋200个,以收购价每个2元算就是400元,每户每年最低增收1.2万元。”米玛次仁高兴地说,前不久,乡党委还给藏鸡蛋注册了商标,取名“康措”。
今年,康卓乡党委从援藏“向心工程”中争取到28.3万元资金,购买了50只茨盖种羊和100只本土种羊,现基地有羊204只、鸡3500只(99%由各村散养)。同时,组织全乡7个村党员开垦荒地300余亩,用来种植青稞、油菜、豌豆、青草等农作物,以保障基地牲畜冬季备用青贮饲料的供应。
自基地建立以来,已实现创收18万余元,每个贫困党员每年现金增收6800元,全乡已有5名贫困党员在基地帮助下实现脱贫。“今年上半年,就有2名贫困党员脱贫,预计年底全乡剩余7名贫困党员将全部摘掉贫困的‘帽子’。”米玛次仁告诉记者。
基地负责人普布丹增就是典型例子。几年前,他还是查龙村的贫困党员,家里地少人多,既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法输出劳务,生活拮据。2009年,基地刚成立时,他就自告奋勇到基地学习,藏鸡分散养殖,他是第一批领养者;绵羊短期育肥,他就每年送20多只羊到基地,并在基地边开起了一个小商店,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每年纯收入接近4万元。“跟着党走,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到钱。”普布丹增笑着说。
如今,就业培训基地已成为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综合实体,并成为农牧民群众科技培训阵地,为科学发展“一村一品”提供技术服务。
“乡里计划,从明年开始,逐步把贫困群众纳入基地,扩大受益面,进而形成以党员为主,面向全乡贫困户的综合就业培训基地。”米玛次仁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