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墩镇米市渡村党支部:紧扣服务主题 夯实党建工作发布时间:2017/5/23 15:17:00 文章浏览:5527次 文章来源:车墩镇
车墩镇米市渡村地处松南郊野公园建设范围,近几年因村民大量动迁导致人户分离现象突出,现过渡在外的村民占总人口的94%,对米市渡村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基层党组织不脱离群众”“如何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成了米市渡村党支部亟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米市渡村党支部着眼当前,突出问题导向,探索出一条密切联系群众、贴心服务百姓的创新之路。依托村党建服务点的建设延伸村党支部工作,为动迁党员群众设立一个集学习交流、关怀帮扶、为民服务于一体的场所,使其成为动迁党员互动交流、提出建议意见、反映问题诉求的阵地,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基层基础。
动态管理 居住地过渡党组织不过渡
米市渡村党支部为抓好动迁党员的组织管理,设计制作了《过渡在外党员基本情况表》,并每三个月对过渡在外党员登记册进行一次整理。通过实行一人一表制和再次流动报告制度,建立动迁党员信息库,将在外过渡党员的搬迁时间、现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罗列清楚,实行动态化管理。
党支部灵活设立党组织,机动确定党小组人员数。一方面根据支部64名现有党员的实际居住地重新划分出3个党小组,分别为松江东片老城区(26人)、西片新城区(18人)、车墩和华阳片区(20人)。在线上建立各党小组微信群,便于向党员们传达活动通知、共同学习党建知识,实现线上线下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结合支部工作需要,将原先的4个党小组调整为3组,每组设立1名正组长、2名副组长,推选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小组长和副组长。今后以党小组为单位,片区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各类活动,做到“居住地过渡党组织不过渡”。
精心布局 多点建设下好党建“一盘棋”
党支部积极探索成立各党建服务点,开展各类服务和志愿活动。一是在东片老城区兄弟单位东门村的活动室成立米市渡村党建服务点,结合每周三村医务室开放时间实施党建服务点值班制,安排居住在老城片区的党员轮班驻点接访党员群众,做好民情、民意的收集反馈工作,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做好台账记录。同时,片区党小组长作为支部各项工作的召集人,负责支部专项学习、主题教育、政策宣传及解读、座谈交流等活动的开展,真正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按期收缴党费,确保党建服务点的实体运作。二是在有序推进东片区党员党建服务点的成功经验下,迅速将党建服务点的建设延伸至新城西片区和华阳车墩片区两处,让支部党员在家门口找到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以党建服务点的建设下好基层党建工作“一盘棋”。
亮明身份 党员志愿助力党组织建设
党支部要求村党建服务点的党员亮明身份,实行领岗定责制度。一是要求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亮明身份,做到“四公开”,即公开岗位职责、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形象照片、公开目标管理。通过制作党员服务证、公开承诺等方式,真正把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二是采用“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和无偿志愿的原则,推出例如矛盾纠纷排查、环境保护、治安维护、老年工作、社情民意收集等10个志愿岗位供党员选择。三是结合党员自身特点,通过组织搭台、党员“唱戏”的模式,向党员推出岗位、提供竞岗平台,按照自荐、互荐和党组织推荐等形式择优上岗,领岗定责,发挥余热为区域环境整治贡献个人力量,使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米市渡村党支部通过党建服务点的建设,使动迁党员们在居住地就近找到了党组织,延伸了村党支部工作的“手臂”,使党建工作有了着力点,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组织更有活力,党员更起作用,群众更得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