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地一份责任:小昆山镇汤村村党支部服务群众有妙招发布时间:2014/2/8 9:31:00 文章浏览:6046次 文章来源:小昆山镇
小昆山镇汤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83 人,为充分发挥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汤村村党支部探索建立了“党员爱心责任田”,将辖区内的23个村民小组划分为23个责任田区,鼓励党员每两人认领一块“责任田”,实行定点定区域负责制,宣讲政策方针,协调邻里矛盾,及时解决村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饱含热忱,找准疑难问题
村党支部的党员们分片包干,主动走访联系群众,实现与村民群众零距离沟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走访工作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仔细观察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认真聆听群众的所需所盼,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党员志愿者老朱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老戴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连女儿上学的学费也难以支付。但好强的老戴宁愿自己背负困难也不愿找村党组织帮忙。老朱了解以后马上向村党支部反映了情况,村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为其支付学费,为老戴一家解决了烦心事。
下定决心,解决群众问题
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村民的诉求日益多元化。党员们在解决村民邻里间的各类矛盾或利益冲突时,经常会碰到不理解或情绪激动的村民。面对这种情况,党员们沉得下心、屏得住气,即使有时会“热脸贴冷屁股”,但党员们也会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进行多次走访,同时,细心了解冲突发生背后的根本原因,多方打听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情感上打动村民。吴老伯因稻柴被人烧掉而与人发生口角,党员老夏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劝解,但不明就里的吴老伯对老夏一通谩骂,并不配合老夏的调解。老夏非但没有灰心,还与吴老伯话起了家常,谈论起当兵时候的事情,耐心地劝解他。在老夏的感化下,慢慢地,老吴接受了调解,一场邻里间的矛盾被巧妙地化解。
秉承务实,牢记群众所需所盼
在联系走访群众时,党员们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的所需所求所顾所盼,细心留意农村管理和发展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把村民的评价和满意度作为检验走访效果的首要标准,把村民的诉求当作自己的诉求,换位思考、主动沟通,从村民的立场出发,以村民的角度思考,用一颗为民请命的真心,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汤村村党员“责任田”的建立,较好地体现了汤村村党员们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