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松街道开元居民区:“三大员”引领垃圾分类减量发布时间:2013/7/13 19:04:00 文章浏览:6206次 文章来源: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开元居民区地处新松江路,成立于2004年,由新都小区、地中海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3个小区和地中海商业广场组成,辖区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户数1485户,其中常住人口2636人,出租户589户1180人,有党员志愿者200多名。2011年5月,开元居民区作为全市首批试点的10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这既为社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催化剂”,又为居民区党支部凝心聚力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搭好了舞台。为此,居民区党支部摸索出了一条以组团联系服务指导垃圾分类,以党员代表会议推动垃圾分类的新路子,引导党员当好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联络员,交出了居民百分百知晓和参与垃圾分类的漂亮答卷。
一、主要做法:
1、“流动课堂”开进家门,垃圾分类家喻户晓。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之初,由居民区党支部牵头,党员骨干参与,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机制,健全队伍建设,完善设施改造,全面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
为了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居民区党支部结合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把垃圾分类“流动课堂”开进了居民的家门,通过入户宣传指导,全面了解居民的想法意见,耐心细致“答疑解惑”,越来越多的居民了解了分类的好处,也学会了分类的方法。去年9月,开元新都小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工作,组团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居民对实名制存在一些疑虑,尤其是害怕会泄露个人隐私。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党支部积极回应,一方面向大家解释实名制分类的好处,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通过设计代码的方式解决,第一时间消除了居民的忧虑,从而使实名制工作顺利推开。
与此同时,居民区党支部利用社区小报、楼道告示栏、黑板报、网络等载体,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并以“月月汇”党建平台为抓手,组织各种分类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
2、党员带头倡导文明,“点单”服务监督分类。2012年,党支部借力居民区党员代表会议,开展“六带头六不要”和认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做好垃圾分类。通过签订“六带头六不要”承诺书,党员承诺带头倡导文明行为,摒弃不文明行为,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如此,200多名党员“点单”认领了垃圾分类督查服务项目,相继扮演起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和联络员等角色。垃圾分类宣传员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驻守,实地指导居民分类投放,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居民;垃圾分类联络员负责收集情况并反馈给党支部,使党支部第一时间掌握各类信息,搭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同时,党支部在社区建立了QQ、飞信,相互沟通、交流心得,为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献计献策搭建平台,让大家在沟通中增进感情,在交流中扩大共识。去年年底,党支部还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优秀在职党员的所在单位寄去了感谢信,表彰这些党员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取得成效:
通过居民区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了小区居民共同努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成绩喜人,居民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100%,投放准确率达75%,物业分拣合格率达99%,分类减量率达80%,各项分类指标位列全区第一。
三、经验启发
1、群众看党员,党员带群众。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党支部深深体会到党员的广泛参与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首先,党员的广泛参与,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楼道以至整个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第二,党员的广泛参与,起到了大宣传大教育的作用,通过他们向周围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进行正确分类,提高了居民分类认识水平和分类正确率。第三,党员的广泛参与,能充分收集各类信息,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为党支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更多新思路和新办法。
2、活动花样新,群众热情高。实践证明,居民区党支部要推进和深化社区建设管理,关键在于活动载体创新。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和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就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运用灵活多样、切实管用的党建载体,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发挥党员专长,把社区各项中心工作融入到活动载体中去,通过载体活动把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扩大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才能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从而实现双赢。
3、火车跑得快,要靠支部带。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全社区一起参与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居民区党支部在社区中的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协调、理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居委会及党员群众开展社区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这也是推动社区和谐最强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