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玉屏:党务公开架起党群“连心桥”发布时间:2013/6/13 8:47:00 文章浏览:6176次 文章来源:报刊网站
自2011年3月被中央确定为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以来,玉屏自治县县委扎实推进党务公开,通过“点题公开”及“书记县长信箱”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范县委权力运行,实现“零距离”公开,搭建了党群连心桥。
微点题,放大公开视觉
“群众想要知道什么,我们就公开什么”。这是玉屏自治县委在全县各级党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点题公开”时的承诺。该县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广大干部群众对“三重一大”事项,县领导的工作动态,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县委选人、用人制度等方面是否公正、公开等情况十分关注。在试点工作中,将党务公开与政务、校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相结合,明确了“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点题公开”机制。
调整本级权限内的有关保密内容。该县将县领导的工作电话进行大范围公开,手机进行局部范围公开,并要求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将其工作电话和手机全部公开,号码要“上墙进栏”,在“创新管理、干群联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将驻村干部的联系方式、工作动态、去向等内容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
将领导干部负责的项目建设和为民办实事的情况,通过媒体报道,让群众知晓。每一位县委常委牵头的项目,都要将项目名称、作用、规模、资金、完成时限、指挥长姓名和职务等内容,在媒体上公之于众,请老百姓监督和评判。
强机制,与基层无缝对接
公开用人制度改革内容,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县委出台了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县委常委讨论干部任免票决等制度,出台了《关于对新提任科级及试用期领导干部转正实行驻村工作延伸考察的规定》,规定干部提任考察必须要有驻村工作经历,新提任科级干部的转正考察将延伸到所包村支两委及村民组群众,征求群众意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群众不满意率超过三分之一的、综合评定结果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的新提任科级干部一律不予转正提任。
为了保证公开内容的时效性,依据公开内容特点,分为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进一步提高了公开工作的规范性。
搭载体,直通群众诉求
2012年12月将玉屏公众信息网上《县长信箱》栏目改版成《书记、县长信箱》,信箱来信量和办理回复率递增。县委书记王俊铭高度重视信箱的办理回复,不但批示两办督查室加大对《社情民意》回复督查力度,而且还亲自回复网民来信,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书记县长信箱”不仅成为直通民意民情的平台,而且还成为公众参政议政的舞台。不少普通市民、在外学子、外出务工者都纷纷通过“书记县长信箱”为玉屏发展建言献策,很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被采纳,成为吸纳民意的一道窗口。2013年前3个月,“书记县长信箱”共收到497件群众来信,各级各部门办理回复492件,办理回复率高达98.99%。正是这样借助这个看似平常的信息“窗口”,一批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一批关乎社会稳定的信访隐患得到妥善化解,一批关乎经济发展的建议纳入政府决策范畴,搭建了一个公开平等、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交流平台,让民情民意畅通无阻,让群众诉求有求必应,让贤言良策吸收采纳,也让党委、政府听到了更多最底层的真实声音,了解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了玉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