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高悬,瞄准“关键少数”发布时间:2016/7/28 15:32:00 文章浏览:5408次 文章来源:admin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的印发施行,标志着党的问责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再次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政治信号。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在笔者看来,《条例》的实施是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细化具体化,让“官”更清、廉、正的有力措施。
问责“利剑”织密从严治党的制度“铁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此次《问责条例》将各级党组织纳入问责对象,并突出强调问责重点是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扩大并织密了从严治党的制度“铁笼”。众所周知,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关键点上,钉子就会钉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就会轻易掉下来;只有不断敲打,这颗钉子才能牢固。《问责条例》的产生,正是发扬了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钉牢钉实。让我们看到中央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坚定决心。
问责“利剑”警示干部抓紧严的“准绳”。《问责条例》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严”是生命力,“高”是风向标,所谓严师出高徒,在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下,党员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化身教育指导的严师和主动学习的高徒,握紧《问责条例》这根“准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主体责任担在肩上,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真正严起来、管到位,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问责“利剑”促进干部扎实为民“内功”。碗面能否得到食客的喜爱,不在于盛装它的容器是多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在于碗内“面”的“筋道可口”;为官从政者能否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样不在于外在的虚架子,而在于扎实的为民“内功”。《问责条例》的实施既体现了“严”和“实”的精神,更是重新树立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高线”,划定了党内法规的“底线”,让滥竽充数者无处可藏,将高压变成常态,保证了党政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在群众看来,“敬业”就是拧紧自己这颗“螺丝钉”,领导干部要先做到严以律己,进而严以修身,补好精神之“钙”,俯下身子、亲近群众、才能赢得群众掌声、树牢亲民好形象。
(车墩镇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