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有“为”才有“位”发布时间:2013/5/24 10:38:00 文章浏览:6749次 文章来源:admin
近年来,年轻干部的提拔一直是焦点话题,更有不少“破格提拔”牵动着大家敏感脆弱的神经。按常理,“薪火相传”——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为何年轻人常遇挑刺、屡遭质疑?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之。但作为年轻干部,能让公众自觉摘下“有色眼镜”、正确看待的唯一办法还是“先利其器”,有所作为。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更因为有所“为”才有所“位”。
有“为”,就要“勤为”。不可否认年轻干部的身上有着老一辈人所没有的朝气和活力。但同样也存在着软肋——思想不够成熟、经验不够丰富,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而“勤能补拙”是良训,纪昌“学射”是勤;王冕“挂角”是勤;李白“铁杵磨成针”也是勤。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勤奋努力,抛弃一切投机取巧的念头,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必变笨拙为聪明、变愚昧为睿智,弥补“短板”。
有“为”,也要“善为”。“勤为”是需要的,但切勿盲目为之。作为思想成熟的年轻干部必须学会区分什么该“为”,而什么又万万不可“为”。在做任何一件事前,必须“高看一度、深想一层”,端正动机、放平心态。当然,也要学会扬长避短,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加以改进,使“长板”更长,“短板”加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施展才华、担当重任。
有“为”,更要“敢为”。年轻干部在人生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成长的烦恼、矛盾的碰撞、利益的冲突甚至挫折的考验。但我们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见困难不低头、遇失败不灰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要“甩开膀子”,勇敢地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并坚持“上下而求索”,就一定能成为“政治上强”、“工作上行”和“思路上新”的优秀人才。
“千锤百炼,终成大器”。有时候一些质疑声反而是前进的动力、改进的方向,只要“其身正”、敢作为、有能力,阳光、雨露、机会、平台就一定会向年轻人“招手”。 (作者:新浜镇 林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