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墙”,也要搭好“桥”发布时间:2013/3/1 9:52:00 文章浏览:5351次 文章来源:新浜镇
“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习近平同志把领导干部和群众间的隔膜、隔阂比作“无形的墙”,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密切联系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警示录”。而今,有些干部身上官本位的思想、脱离群众的作风,致使党和群众之间树起了这座“违章建筑”,实属不该。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不联系群众,谈何为民服务?不深入基层,谈何为民解忧?领导干部来自于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就应该成为一种基调、一种情怀。
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韩正在与松江区代表团交流时也曾说道“党和政府做研究和决策,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与社会各种结构层次的群众息息相通,取得广泛联系,心系黎生,为亿万人民解忧谋福。
当然,光有一颗心怀群众、心系百姓的“心”是不够的,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把“墙”拆了,也必须把“桥”搭起来。深入田间地头,多听听群众的愿望,多想想群众的感受,用自己的双脚去感受基层大地,去感知民生冷暖,何愁不能与群众建立感情?也许踏踏实实密切群众关系,见效慢、费功多,但这是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才能避免空中楼阁。
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有没有为民干实事,有没有为民谋福利,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体会。只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地方官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群众也就会跟着信任我们的党、拥护我们的政府、支持我们的干部。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拆掉“墙”,搭起“桥”,需要的是双方合力,党员干部发力,人民群众给力。眼下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时机。我们要把握机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们的变化。(作者:新浜镇 林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