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松绑,让基层轻装上阵发布时间:2025/9/5 16:08:00 文章浏览:373次 文章来源:admin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以鲜明态度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用务实举措传递为基层松绑、为实干撑腰的坚定决心,为推动基层治理回归为民服务本质、焕发干事创业活力注入强劲动力。
精简文件会议,挥别繁文缛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以往基层被“文山会海”围困,到如今《若干规定》从源头上治标治本,一方面严把发文关、实施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避免“红头”变“白头”“正式件”变“便签件”等变相发文;另一方面追求文风,强调“短实新”文风、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在严控会议数量和规模的同时,《若干规定》也对会议质量提出了要求:坚持会风要简约、务实求效,力戒“层层陪会、扎堆开会”等问题。如此一来,基层干部就能摆脱“抄笔记、整材料、赶会场”的怪圈,从而把更多时间用到访贫问苦、解决难题上来。
规范督查考核,告别过度留痕。督查考核本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指挥棒”,但过去部分地区出现的多头重复督查、集中扎堆考核,以及将“开会发文次数、拍照留痕数量”作为评判工作优劣唯一标准的做法,却让基层干部陷入“为迎检而工作”的焦虑。《若干规定》的出台,如同一股清风,为督查考核工作划定“红线”、明确“标尺”。《若干规定》对督查检查考核进行统筹规范,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避免多头重复、集中扎堆。改进方式方法,不把开会发文、拍照留痕等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这股清风,吹散了基层干部心头的迎检焦虑,让他们能够放下“留痕”的顾虑、卸下“迎检”的压力,以“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的责任感,心无旁骛抓落实、真抓实干谋发展。
明晰基层权责,赋能治理效能。“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政策落实到实处的最后环节,也是服务人民的最前沿。然而,过去部分地区存在的“权责不对等”“任务随意摊派”等问题,导致“基层想干却不敢干、想担责又无权限”。《若干规定》直击这一痛点,为基层治理明责权、添动能。《若干规定》规范明晰基层权责,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完善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避免工作任务和责任随意转嫁。同时,完善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注重实效。基层治理权责清晰,基层干部手中有更多权力,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办好事情。
《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党中央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举措,为基层干部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相信在这一规定的指引下,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担当作为,在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力量。
(作者:松江区农业农村委 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