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工作关键在于“四才”发布时间:2016/2/16 16:36:00 文章浏览:5550次 文章来源:admin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近日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42次会议上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提出的殷切期望。
事业召唤人才,让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时势造就人才,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空间。近年来,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领跑下,“走,到中国去”“回到祖国去”成为新的风向标。正所谓“邦之兴,由得人”,组织部门想要做好人才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关键在于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要有慧眼“识才”之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而人才哪里来?靠的就是组织部门“慧眼识英雄”的本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以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千里马”,把那些有公德、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才选拔到攻坚克难的主战场上去。
要有思贤“爱才”之本。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队伍的成长,离不开求贤若渴的“爱才”意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几年前提及科研条件的问题,马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仅提供科研上的便利,还解决亲人团聚、户籍迁移等问题,让老人由衷地感受到党和组织对人才的关怀。可见,大兴“爱才”之风,才能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
要有礼贤“敬才”之心。敬重人才,就是要为人才提供激发活动的环境,从“软环境”入手,主动服务人才,自觉成就人才,给足发展的空间、建立和完善成果激励机制,真正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营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要有完善“用才”之策。“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得到人才,最终的落脚点还要放在“用”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以用为本”、“量才用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清除人才流动障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使得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尽才。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共识,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才能以“人才梦”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车墩镇 俞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