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改革,“底”层设计“实”处发力发布时间:2015/11/19 15:52:00 文章浏览:5842次 文章来源:admin
近日,《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针对此次群团改革,市委强调要以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为解决突出问题的切入点,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众所周知,群团组织在党和群众之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群团工作更是治国理政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着“顶层”的决策部署在“底层”的贯彻落实。因此,在群团改革过程中,要掌握群众需求察实情,针对突出问题出实招,抓住关键环节求实效,于“实”处精准发力,才能让群团工作真正“细水长流”。
掌握群众需求,接好“地气”察实情。群团组织的“根”在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不曾与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交流,搞调研“浅尝辄止”,访民情“走马观花”,那么对他们的需求自然心中没谱,开展群团工作时必然心中没底。“知屋漏者在宇下”,新形势下的群团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改革就要立足实际,只有深入一线、问需于民,才能使群团工作接地气、长底气;改革也要与时俱进,只有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积极适应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趋势,才能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活动方式,激发群团工作活力。
针对突出问题,重视“草根”出实招。群团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群团组织不是“精英会所”,群团干部更不是“贵族阶级”。群团改革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险阻,在先行先试中一方面要筑牢根基,把切入点放在基层,把关注点投向“草根”,不忘“我是谁”、常思“为了谁”,做团结群众在党周围的引领者,做反映群众意愿的代言人;另一方面群团组织要成为“枢纽”,搭建起支持和服务其他“草根”组织的平台,充分借助自身有利条件,促进对上对下的良性互动,挖掘社会“正能量”,传递爱心公益“好声音”,发挥社会引导功能。
抓住关键环节,不寻“亮点”务实效。都说基层的事儿“面子”容易“里子”难,做个“样板”、寻个“亮点”可以短平快,但是群团改革既然重心下沉,就是一场攻坚持久战,决不能为了表面上的“看起来很美”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从而背离了改革的主旨。群团工作要急群众所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成为群众的“私人订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把群团改革试点做成接地气、能示范、可复制的点,真正使基层受益、让群众满意。
(车墩镇 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