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中山街道 费肇华:难忘入党那一天发布时间:2016/6/2 15:08:00 文章浏览:6151次 文章来源:中山街道
回想自己的党龄已足有50个年头了,但我始终没有忘记1965年7月15日入党的那一天。那时我们连队住在江西中部龙源的一个小山村里,晚上在一间不大的客厅中点亮了煤油灯,召开全连党员大会,入党介绍人是副排长梁崇康,介绍了我的事迹,指导员孙钟书也肯定了我的进步。这一天15名党员全票通过我成为预备党员,1966年我按时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想当年我在松江农校是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头脑很简单,只是认为当一名军人很光荣。可是来到江西鹰潭新兵训练营,完全出乎我预料,因为当时全国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吃的是红米饭、空心菜菜干,是饮食上的不适应,进入紧张严肃的操练,是生活上的不适应,更难熬的是因水土不服(当地都是池塘水,很不卫生)引来了腿癣与疟疾,是身体上的不适应。当时曾意气风发的我,渐觉精气神有所消沉,一度曾闪现出打退堂鼓的想法。
后来我被分配到老连队,由于首长、班长、老战士的热情关怀、体贴温暖,以及福建山清水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身体得到了恢复。虽然吃的是炒红米烧的饭,住的是农家祠堂,睡的是用稻草铺的床垫,艰苦的环境反而把我的青春活力激发出来了。在龙岩整铁道,我打断了三根道镐柄,为锻炼技能交了学费。而不到半年,在闽北峡阳,因交通不便,班长与我背上200斤黄豆,走了10来里山路已是并不感到吃力了。后因我文化程度稍高,连队让我扮演兵头官尾的角色,担任了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委员会主任,军队中军事、政治、经济之大民主我竟占了两席,我虽成不了军事指挥员,却担任了连队战士每天都要唱歌的指挥员。
人的意志完全是受环境影响而练就出来的,我记得劈山修公路时,打炮眼我能双手轮换。为加固铁路大桥,我能抬石头、砌护坡。在挖土方填路基中,全班每人每天能获得6立方高产而得到连队嘉奖。后来大战上海虹桥机场中,在为铁道兵争光的口号下,曾连续24个小时奋战不息,我也从新兵锻炼成为班长。作为一名入伍七年的老兵,显著的表现是南方兵到上海后,在雨雪中干活,个个脚上生上了冻疮,而后又转战到内蒙,南方兵因干燥口裂而张不开嘴,我却是安然无恙。回想起来,我每年都将把五好战士奖状寄回家。
当年在连队唱得最多的歌是“我是一个兵”,铭记在心中的是“革命战争考验了我”,唱的最有体会的歌是“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责任重”,唱的最有深情的歌是“铁道兵志在四方”,为的是“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了铁路网”。我在部队这所大学校、大家庭、大熔炉中,明确了我的使命感、责任感,至今在我心中仍充满着无限的自豪感。
如今古稀之年的我,乐意参加了松江铁道兵老战士合唱团,为的是要把当年铁道兵的“兵气”唱出来,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直到如今我深深地怀念入党的那一天,明确自己的志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为此律己而践行,这才是我的本份所在啊。
(作者系中山街道平桥居民区党支部退休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