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区国资委 盛志琪:十年入党梦 一朝激辩终发布时间:2016/5/30 14:28:00 文章浏览:4988次 文章来源:区国资委
梦寐以求的入党那一天,离我打《入党申请书》,整整过了十年。
1974年7月我离开中学踏上社会进入工厂,不久便担任厂团支部书记。从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把这一生交给党。这一年我慎重地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给党组织。我担心家庭成份可能影响我入党申请的实现。但我笃信组织的教诲“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的入党”,时刻端正入党动机,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出现在社会活动中。1980年4月,我成功录取为上海市农机工业局输送到上海师范学院脱产培训生,开始了我全新的学习生活。在离开工厂的前夕,我又一次认真书写第二封《入党申请书》,将它交到厂里党支部书记的手中,再次表明,无论我走到哪里,入党的信念始终如一。
来到大学,我吮吸着久违的校园气息,孜孜以求文化知识的真谛,努力提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本领和方法。同时作为班级班长的我,不时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关心服务同学的需求,赢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当时进校时的班级同学中已有二名党员,同学们起初以为我一定是二名党员中的一位,为此,我既高兴也惭愧,高兴的是,我的言行在同学们眼里称得上是一名共产党员;惭愧的是,入党我有追求,但目前条件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1982年7月,完成学业,告别上海师范学院回到单位,立即投入职工的“双补”工作。此时的背景是,全国上下早已结束十年文革,拨乱反正,极“左”路线已不复存在,党内发展新党员的重点,放在一线工人、农民及大学生中,我有幸作为大学生的身份列入发展重点,进入发展对象。
1984年7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单位党支部将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我的入党事宜。
那一天,我回到了原来的工厂。工厂还是那个工厂,党员还是那些党员,可不同的是,国家政治形势变了,党组织摒弃了过去极“左”路线的做法,正式讨论我的入党申请。按照程序,进入到全体党员讨论发言阶段,先期发言的党员无不肯定有嘉,期许我继续努力,再创佳绩,为党旗争辉。正当我陶醉在一片肯定声中时,轮到了最后一名党员发言,他先表态对我入党表示同意,但接着第二句话是要我谈谈对家庭出身的看法。这其实是句很正常的话,也是这个党员党章赋予他的权利,但我的经历和苦痛,却被这句话激怒了。我说,原以为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政治开明改变了时代的观念,但想不到,这种文化大革命式的询问,冷不防又来一箭,而且正刺痛我受伤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我十年入不了党,而单位又十年不发展一名党员。文革十年中所遭遇的歧视,幻化成怨气,燃烧成怒火,被我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会场顿时陷入了僵局,一片肃静。主持人立马控制局面,进入最后程序。大会表决结果,本应对我入党一致通过的,却因我的怒斥而使最后一名党员收回了同意的表态,变成了一票反对,其余通过。事后想想,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由于自己的不理智,造成了如此难看的场面,真是不应该,说明我党性修养不够,政治上还不够成熟。虽然组织上实现了入党愿望,但思想上确实还须进一步锤炼。
从此我在党的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以入党为新的起点,竭尽全力努力工作,在松江工业局系统内,先后担任技工学校法定代表人、局科技开发部部长、温度仪表厂厂长、成功小区董事长、工业总公司成立后不久担任总经理助理等职,每一个岗位跨度都很大,但我始终牢记党的教导,勤勤业业工作,争做一名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者系松江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