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岳阳 许方勇:入党那一天发布时间:2016/4/26 16:53:00 文章浏览:5294次 文章来源:岳阳街道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两百米、一百米……终点就在前方。我大口喘着粗气,右手抓牢肩头两支半自动步枪的枪管,拉大步子,全力冲刺。当我像英雄般越过终点的刹那,两眼一黑,栽倒在地……那天,我经历了平生难忘的学院武装越野比赛;那天,也是我光荣跨入党组织大门的日子——1987年4月27日,一个激情燃烧的日子,定格在记忆中,宛若昨天。
或许受到穿军装的哥哥太多的影响,85年高考时我瞒着父母,悄悄将第一志愿锁定南昌陆军指挥学院并如愿以偿。100位来自华东六省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在学员五队的“大熔炉”里开始了全新的锻造。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我们接受入伍入学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责任重……”是集体扯着嗓门学唱的第一支歌曲,“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成为我们咬牙喊响的第一个口号。严格的纪律要求、繁重的文化课程、艰苦的体能训练,很快将入学时的新鲜感击得粉碎,但没有人逃避退缩。相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真挚的战友情义和及时有效的思想工作激荡起全队顽强拼搏、争先创优的主旋律,争取早日入党也成了大家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好答卷。为了学好英语,我将单词本揣在口袋里,有空就翻一下;长跑时别人轻装上阵,我偏要在小腿绑上2公斤重的沙袋;日常小事抢着干,关爱同学动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我就作为新生代表参加了南昌市大学生英语听力比赛,长跑跃升为队里的“飞毛腿”,因工作表现突出年底还获得了队嘉奖。但由于入学第一年党员发展比例控制极严,我这个入党积极分子被挡在了组织大门之外。我没有灰心,继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87年4月初的一天,李斌队长将我叫到办公室,亲切地告知队支部已将我列为当月发展对象。那一刻,我的心狂跳不止,以至于表态时都有些语无伦次。当天晚自习时,我将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倾泻笔端,一口气向家中写了长达4页的报喜信。
4月上旬,学院通知将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环城越野赛,要求每队派10人参加,计集体成绩。我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本队参赛选手名单。可就在赛前几天,在进行500米障碍训练时我不慎滑倒造成左臂骨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伤员。面对突发情况,队领导决定换人。我思前想后,铁了心要参加比赛,我找到队长恳切地说:“‘轻伤不下火线’是对一个军人的基本要求,况且长跑靠腿不靠手。就请队领导将这次比赛当作对我入党的一次考验吧!”
就这样,4月27日上午,我和百十号参赛选手背着挎包、水壶、手榴弹,提着半自动步枪,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与众不同的是,我的左臂还绑着石膏、挂着绷带。发令枪响了,人流滚滚向前,不久就在学院外的煤碴路上撒成片、拖成线。按赛前的协同要求,我和中队另一位长跑速度慢些的同学结对跑。或许是双臂摆动受限的缘故,不多时我的腹部就隐隐作痛,再后来每跑一步,神经仿佛就被拉扯一下,痛得我直冒虚汗。难道就这样败下阵来?不行,倒也要向前倒!我试着深呼吸,和着脚步的节奏在心中哼起了“当兵为什么光荣”,结果还真奏效,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跑到后半程时,结伴的同学已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步伐也明显放缓,我提醒他调整呼吸和节奏,并一把将他手中的枪夺过来,扛在自己的肩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随着我的口令,我俩向着终点并肩狂奔……
当天下午,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我正式加入了党组织。凝视着墙上鲜艳的党旗,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我想,那应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旗帜。1987年4月27日,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一个催我奋进的日子。
(作者系长桥居民区党总支在职党员,区审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