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车墩镇 盛德林:鱼水情深发布时间:2016/4/15 10:50:00 文章浏览:6080次 文章来源:车墩镇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五日晚,佘山古长大队的一户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村民的简陋房子,这就是我入党宣誓的会场。会议由党支部书记沈翔主持,我的入党介绍人朱乾乾、党员田士霞和我,总共四人参加。在这简单而庄重的会议室中我昂首挺胸地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此后,我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的政治生涯就从佘山脚下起步,古长成了我今生无法忘却的地方。
我出生在叶榭塘畔,为何政治生涯在佘山起步呢?一九六四年,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被叶榭公社党委选送到社教工作队。八月,我被分配进驻佘山古长大队,而后又到金山廊下,次年春重回佘山古长。社教运动目的是教育干部群众,却也是我接受群众教育的良机。佘山地方外来移民多,有的逃荒来的,有的是战乱时逃难来的。忆苦思甜会上,他们用血泪斑斑的苦难史控诉旧社会,土生土长的佘山百姓家家也有一本旧社会的血泪帐,他们千言万语说不尽毛主席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群众的发言,我一次次感动落泪,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从心底里深深地爱上了我们的党。于是,我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立志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青年成长离不开群众。我牢记沈翔书记的话:“我们党和国家有今天,是因为我们党紧紧地依靠了广大群众才取得的,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并要为群众服务。”支部中三名党员都是上海社科院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行是我的榜样,使我懂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就要扎根于群众之中,只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使自已健康成长。所以我在驻地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劳动边向群众学习,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与群众接触多了感情也深了,自已也进步了。我和房东亲如一家,扫地、挑水、做饭、种自留地,什么活都做。房东的女儿也是工作队员,被分配在本县张泽,月底工作队员回家休息,队里的人对房东妈妈开玩笑:“你女儿回家来了,儿子回娘家去了”。六六年春,佘山社教结束转到泗泾,生产队欢送会场坐无虚席,许多人在话别时流泪了,视我为儿子的房东富美珍妈妈泣不成声,次日我离别时六、七个同龄男女送我出村口,我当时真也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他们。我想我对他们没做什么贡献,他们为何对我如此情深呢?或许是因为我的为人处事得到了他们认可的缘故吧。我向群众学到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党支部领导称赞我“在和群众关系上交了张满意的考卷”。
月走星移,一幌五十多年过去了,我由当年的小伙子成为老头子了。但我没有忘记古长群众对我的帮助,没有忘记我和他们那鱼水般的情谊。我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是党的培养史,也是群众对我的教育史。我牢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不论我年龄多大,都不会忘记群众,每到一处我都努力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现在我为群众利益写了许多文章和文艺作品宣传正能量、做义工、为社会做实事等,为实现我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
作者附言:
在写征文过程中,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把我重新带回到五十年前的景地,许多感人场面重演,特别是佘山群众新旧社会回忆对比场面、我话别时的场景。我爱佘山百姓和慈母般的沈翔书记,往事有多么的美好,但时间流逝又多么的无奈。我无法控制自已的情绪,几次眼泪夺眶而出。回想着入党时的热血沸腾,似乎找回了当年的激情,我要为兑现自已的承诺,为共产主义亊业努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多做力所能及的亊,为社会尽可能多做点贡献。
(作者系车墩镇虬长路党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