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叶老伯曾是叶榭镇一家集体企业的领导,退休后每年会应邀参加镇里的一些座谈会,为当地发展献计献策。可自从3年前搬到松江城区居住后,叶老伯就再也没有接到过邀请,被“遗忘”的感觉让这名老党员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久前,叶老伯来到入驻在区市民服务中心的区党建服务中心党员诉求站,一吐心中不快。诉求站窗口工作人员沈阿姨一边耐心劝慰,一边与叶榭镇党群办联系,对方表示将认真考虑老人的情况。看到事情有了转机,老人脸上的愁容不见了,临走时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党员,这就够了。”
社区环境脏乱差让居民无法忍受,大学生求职有困惑不知该做何选择,大家对动迁房分配方案有话要说……松江区党建服务中心党员诉求站的小册子上写满了党员的诉求,每一条下面还有解决的过程。诉求站成立近两年来,平均每天接到四五个党员求助电话,党员在“娘家”有求必有应,都把这里的工作人员当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人”。
家住江虹小区的蒋老伯最近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上个月的电费明明按时交到了小区的代收点,可这个月一拿到电费账单却让蒋老伯傻了眼;单子上显示上月的电费没收到。补交一百多元钱不算什么,可欠费这事却让老实本分的蒋老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来到诉求窗口倾诉。
窗口工作人员小顾立即与小区的代收点联系,不到十分钟就有了回音。原来,那里的电脑系统出了问题。经沟通,代收点负责人向蒋老伯作了解释并致歉意,蒋老伯心里这才舒坦了。
党员到诉求窗口反映的问题,大多不在诉求站的管辖范围内,然而,只要党员有所求,“娘家人”都乐揽份外事。“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党员排忧解难,通过我们的努力,哪怕只能让来访党员情绪好些,心里舒坦些,我们就很满足了。”沈阿姨笑着告诉记者。
家住西林小区的汪女士早年随丈夫去贵州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人回到了松江。在家乡与亲人团聚本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不料和他们同去贵州的小姑在迁户口时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家里老人不同意,至今未能迁回。如今,小姑和家人身体不好,经济状况又差,户口迁不回,不管是看病租房还是找工作,都常常遇到困难。
无奈之下,有多年党龄的汪女士想到了向“娘家”人求助。诉求站的窗口工作人员向汪女士“支招:“先办张临时居住证,家里可以慢慢商量,等老人想通了,随时可以迁回来。”工作人员还陪着汪女士到楼下窗口咨询,还当场把办证材料清单递给了汪女士。汪女士感激地说:“多亏‘娘家人’帮我出主意、想办法,小姑看病、孩子上学问题解决有望了。”
诉求有人听,困惑有人解,党员们自然把诉求站当作了自己的“娘家”。今年上半年,在诉求站参与组织的“世博先锋行动”党员文明承诺网上签名活动中,我区超过3.8万名党员踊跃签名,参与率达89.61%,高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