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店小二”干实G60科创走廊——松江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发布时间:2017/12/14 8:41:00 文章浏览:4797次 文章来源:admin
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推动G60科创走廊发展。当前,我区从区委、区政府,到街镇、经开区,再到各类服务园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营造高效便捷、规范公正的营商环境,当好专心提供优质服务的“店小二”,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着力打造适合企业发展、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区领导“多跑腿”送服务上门
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和调整转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今年,我区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加强调查研究和企业联系服务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全区统筹安排72家重点企业,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负责对接联系,每名领导干部每年联系走访企业不少于两次。
在区领导积极开展调研的推动下,企业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总部位于九亭镇的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是72家区领导联系服务企业中的一家。来伊份去年成功在主板上市,今年提出了仓储物流、商业办公等用地需求,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了解,来伊份为建设中国零食博物馆和拓展办公、研发功能,计划提高姚北路厂区容积率,新建现代化仓储中心,新增商业办公用地,目前这些计划都已经向九亭镇政府提出申请,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以及区经委等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工作正如期推进。
“从来伊份商标注册到现在不断发展壮大,区委、区政府和九亭镇一直全力服务好这家本土企业。”九亭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员工服务、厂房建设等方面,政府部门事无巨细给予全力支持。对此,来伊份方面最有发言权,该公司董事戴轶说:“在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上,松江区及时给予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提升现有土地资源容积率并减免增容费,提升了企业资源价值。政府还在保护企业正当经营、人才引进、员工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悉心帮助。在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来伊份从一个只有几家店面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主板‘零食第一股’。”
今年3月16日,库卡柔性系统项目宣布落地G60科创走廊,这一先进制造业项目的顺利落地,依靠的是区委、区政府和承接方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统筹推进和精准服务。去年9月,区委书记程向民等领导调研库卡公司,面对企业提出的土地需求,当即决定为库卡柔性系统项目落实50亩土地指标。当天,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就带着库卡公司负责人选址看地,确定土地位置。因库卡公司计划采取租赁厂房的方式进行扩产,没有此类经验的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充分的内部论证,最终决定为该项目“定制”厂房,按照库卡公司要求建造厂房后,租赁给对方。随后,区委、区政府就土地问题与市里积极协调,并多次召开关于缩短工期、竣工验收的项目推进会,厂房建设顺利推进,将于本月20日全部完工。据悉,该项目建成后,预计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14.5亿元左右。
在区领导亲近企业、服务企业,当好“店小二”的同时,我区还在探索一系列制度创新。今年以来,我区陆续召开要素对接大会、人才高地建设大会、产融结合推进大会等会议,不断创新G60科创走廊建设发展的制度,凸显优势。未来,松江将率先探索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出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的项目审批制度,使制度成本降到最低,项目落地效率最高,企业在松江发展的环境将越来越好。
街镇“精准把脉”助破解难题
在G60科创走廊顶层制度设计的引领下,我区各街镇(园区)结合自身定位,争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着力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发展。小昆山镇每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3至6家企业,每季度通过上门走访、座谈交流、意见征询等形式与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今年,在走访中,有企业反映,已建成20多年的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企业在接待客户时,园区环境也对企业形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这一反馈后,小昆山镇决定对5.74平方公里的工业区进行改造,邀请专业设计院对工业区的绿化、道路、河道、围墙进行总体设计。“我们要力争在两年内创建‘水绕园、花缀园、绿漫园’的街坊式花园工业区。”小昆山镇副镇长王何说。
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在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二期共用地45亩。随着近年来机器人市场的飞速发展,其原有的土地无法支持企业产能的增长。今年8月,小昆山镇政府在走访中了解这一问题后,计划将库卡附近的上海航讯电气安装公司置换到另外一块土地,腾出原有土地。镇政府随后组织了三方会谈,通过面对面交流,航讯公司表示理解,愿意腾出30亩土地。至此,库卡公司获得了产能增长的空间基础,新增土地也与一期、二期的距离较近,增资扩产更加便利。
中山街道聚焦区域内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行业“隐形冠军”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对口服务,由街道主要领导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街道还为每个引进项目配备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如帮助企业向有关职能部门上报申请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职能部门在帮助企业办理落户等手续过程中,提前告知企业材料上报的时间节点,帮企业节约了宝贵时间,逐渐形成了“街道等企业”的工作氛围。
为了精准服务企业,中山街道还制定了《产业园区奖励实施办法(暂行)》,以支持园区、扶持企业、培育产业为目标,通过设定专项奖励,引导存量工业用地业主在招商过程中既看租金、更讲税收,重点引进科创型企业。通过此办法,解决了天烯、龙丝等先进制造业企业落地的精准扶持问题,使企业顺利落户。此外,街道搭桥,引导业主把存量厂房交给专业机构运营,探索存量资源二次开发、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截至目前,已经有4万平方米的存量厂房通过这个途径得以盘活。
园区“零距离”对接服务贴心
除了区、镇两级政府部门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区的服务类园区也在持续发力,当好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店小二”。位于中山街道的上海施惠特经济开发区今年已服务一家企业登陆主板,4家企业登陆新三板、科创板等场外市场。今年截至目前,开发区引进企业700多家,其中30%以上已产税。“作为服务类园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准脉,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园区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翁敏璇介绍,施惠特还是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我区的第一家孵化基地,依托这个平台,施惠特联系服务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通畅。
上海伯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初成立时是典型的小微企业,主要涉及计算机软件研发、网络平台建设、信息系统集成等工作。今年7月,该公司收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同意批复,成功进入科创板,从初创到踏入资本市场只有短短两年时间。据了解,正是通过施惠特的牵线搭桥,伯曦公司于去年11月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约,其间接受了政策宣讲、专业辅导等服务,不到一年时间便顺利上市。“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实力之外,G60科创走廊建设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卓越的环境。”公司总经理徐兆东说。翁敏璇则表示,上海伯曦成功上市后,鼓舞了更多中小微企业,施惠特将持续开展政策宣传、专业服务,利用园区创业辅导室、政策辅导室等窗口,让更多中小企业发挥产融结合的巨大潜力。
位于永丰街道的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今年以每月80到100家的速度,吸引了1000多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截至11月底,帮助永丰街道影视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税收17亿元。“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企业入驻,是因为企业看中了这里的服务。”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总经理沈剑飞说,“服务第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企业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就认认真真地去服务,从前期的工商、税务、文广,到企业入驻、运行,我们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据了解,今年园区内企业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电影票房收入占全国票房收入的五分之一。
(文章来源:松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