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沈临霏:中国梦,特教梦发布时间:2017/8/11 20:17:00 文章浏览:5221次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如秋风,吹落一片历史;岁月如溪水,在我跟前远逝。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特殊教育”,成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由“关心”到“支持”,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从教的近10年间我亲身经历了特教的许多变化,深深的体会着“对于特殊教育而言,中国梦即是特教梦”。
硬件保障是筑梦的基础——我们有了“新”校园
作为松江特殊教育的主力军——松江辅读学校于2009年将校址从原来的秀南街迁移到了现在的浦港路。校园面积扩充了,宽敞的教室、开阔的操场、温馨的寝室都是特殊学生们学习、游玩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满足特殊学生的康复需求,以达到“在学习中康复、在康复中学习”的目的。近年来在各方支持下,学校创建了许多专用教室。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建设的感统教室、为情绪障碍儿童设立的音乐治疗室、为自闭症儿童建设的多感官教室以及为脑瘫儿童肢体康复建设的康复训练室等等,这一系列专用教室的建立建设不仅为我区特殊儿童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康复保健支持,更体现了数年来党和政府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日渐重视。政府财力的保障和支出是这些专用教室建立的基础,是特殊教育硬件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的有力保障。
师资扩充是圆梦的条件——我们有了“新”老师
对于特殊教育而言,要发展不仅需要财力保障更需要师资配合。在过去的数年间,我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来源从原来单一的来自辅读学校到现在不仅有辅读学校的专职特教教师还有幼儿园、各中小学以及成职校的兼职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人数从原来的30名增长到了现在的50多名。与此同时,特教教师教授的学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对于特殊学生我们只重视了语文、数学、生活等基础性课程的教授,而如今随着师资力量的扩充,我们的课程也更进一步得到了丰富。科普、英语、信息技术等发展型课程,感知运动训练、言语沟通训练等补偿性课程也逐步出现在了特殊学生的课表中。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使得他们的知识面扩宽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康复机会增大了。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加强,也来源于数年间人们对于特殊教育认知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接受这些特殊的孩子,越来越的人愿意加入特教的行列。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新”老师。
屈子曰:“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都知道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道路,特教梦更是如此。2017年6月3日,在华师大召开的“特殊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上政府各级领导、各高校专家、一线校长教师等特教工作者集聚一堂,宣读《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倡议书》,特殊教育之帆已经起航;特殊教育之梦正在进行。如今,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我们更要坚定的信念,践行中国梦,践行特教梦,为实现教育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