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岳阳街道菜花泾居民区加强居民自治推进老城改造发布时间:2013/6/9 10:40:00 文章浏览:3777次 文章来源:岳阳街道
加强居民自治 推进老城改造 “3+1”
松江区岳阳社区(街道)菜花泾居民区党总支
岳阳街道菜花泾居民区位于松江的老城区,区域内有两幢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层楼不成套公房,共有居民102户,房屋面积小、结构差,电线老化、墙体开裂、没有独立的厨卫设施,住在里面的居民大多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在松江区加快推进老城改造的“东风”中,在菜花泾居民区党总支、154弄居民骨干的积极呼吁下,菜花泾居民区拉开了2012年岳阳地区老城改造的第一幕。
都说动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菜花泾居民区也不例外。然而,这也是考验居民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大好时机。为打好这个硬仗,菜花泾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实际,形成了“3+1”工作方法,“3”即成立菜花泾154弄老城改造临时党小组以及联络员、监督员三支队伍,“1”即建立议事会制度。通过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历时四个多月的艰辛工作,实现了居民要求改造意愿百分百一致、老城改造方案百分百通过、预签约百分百完成,正式签约百分百实现,102户居民百分百搬离的“五个百分百”目标,取得了老城改造的初步胜利。
临时党小组进行宣传调解
党总支把居住改造地块里的11名党员召集并成立了“菜花泾154弄老城改造临时党小组”,确立了“党员先动、群众后动”的工作思路,要求党员主动带头签约,做好表率。在菜花泾154弄地块老城改造项目刚启动时,党员老陈就说了一句话:“拆房子是苦差事,群众关注度高,街道来改造时就从我老陈家开始,以我的党性给群众做表率,让大家放心、让大家支持老城改造。”老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积极担任了临时党小组的组长,党总支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民情的优势,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宣传发动,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将老城改造为民的理念和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二是对低保户、残疾人员、优抚对象和80岁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服务到位。三是向上沟通、反映诉求。横向沟通、化解矛盾;向下沟通,稳定情绪,从而为老城改造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动迁户中有一位80多岁刚经历过心脏搭桥手术的老党员、退休干部魏开元自愿当起了“老娘舅”,7月的太阳火辣辣,各家各户的关系也复杂,但都阻止不了老魏并不矫健的步子,无论哪家有矛盾,老魏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并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劝导,24户有家庭矛盾的居民家中总是能看见老魏的身影,最多的一户就调解了11次。
联络员“包干”联系动迁户
党总支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居民骨干组成老城改造联络员队伍,这支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大,全力配合老城改造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知根知底的优势,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发动、协助做好房屋评估、协议签订和房屋搬迁等工作,并按照5-6户居民为一个网格,将菜花泾154弄二幢被动迁公房划分为20网格,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老城改造联络员,设总联络一名。联络员重点承担收集信息、反映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工作职能,晚上开小组会、早上开碰头会,把收集的各类矛盾处置萌芽中,承诺只要动迁居民有需求,就及时为他们提供方便。如总联络员肖炳鹏忙前忙后联络居民和维持签约现场,动迁居民说“他的手机快要打爆了”;联络员老顾和老游经常开自家的车带着居民去安置房小区看房源,有人住在别处不方便前来签约,两人主动来回接送。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广大户主纷纷响应,产权和装潢评估都只用了3天,洽谈签约工作只用了20天,菜花泾154弄老城改造的各阶段工作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然完成。
监督员监督签约公平公正
在党总支的牵头下,由议事会“会诊”动拆迁疑难问题,发挥监督员队伍作用,为增加动迁工作的透明度,由居民代表、党员、离退休干部组成“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队伍,让他们监督动迁工作的全过程,这样能有效地发挥居民民主监督权利,更好地推进菜花泾154弄的老城改造,党总支特邀了一位离休老干部徐利明担任老城改造的监督员,老徐不顾年老多病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公平公正,受到大家的称赞。在每一次的议会上让居民做主导,就这样曾经政府与居民之间锋利的锐角如今成了“圆弧”。然而,画出这道“圆弧”,也绝非易事。如:有一户人家,母亲有两个儿子,家里商定由拿到中套的儿子照顾母亲生活,可是究竟拿什么样的房子,家里有了矛盾。议事会成员多次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算面积,敲定了最合理的方案,这户人家高兴地签了协议。
党总支书记感言:老城改造是利于群众的好事,确保老城改造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体现在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体现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上。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力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