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花桥居民区党总支: “三式”联动 助推党员分类管理见行见效发布时间:2024/5/8 14:35:00 文章浏览:2673次 文章来源:中山街道
为不断加强居民区的党员队伍建设,近年来,中山街道花桥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分类施策的管理原则,聚焦在职党员、银铃党员和报到党员,探索实施“目标式”管理、“灵活式”管理、“定岗式”管理的“三式”联动工作法,不断完善优化党员分类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党员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目标式”管理,让在职党员“在岗有所为”
花桥居民区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在职党员理论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时间难协调、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锚定工作目标,多措并举让在职党员“在岗有所为”。拓展在职党员理论学习渠道,提高党性修养。针对在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时间难协调的问题,居民区党总支组建在职党员学习交流群,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作用,不定期推送“微党课”视频等学习资料,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党总支每周推送《条例》知识解读,方便在职党员随时学、随地学,营造学习《条例》的浓厚氛围。同时,党总支为每位党员发放学习笔记本,用于党员记录《条例》学习心得。引导在职党员实践志愿行动,发挥模范作用。针对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居民区党总支将辖区内22名在职在册党员编入“党员第二楼组长”队伍,打造“楼组长+在职党员楼组长”“双楼长”模式,配合开展信息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社区工作。同时,党总支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定期参与小区治理研讨会,为解决社区治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近期,党总支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一支部一实事”等工作结合起来,一体推进、贯通融合,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合力,如党总支引领“三驾马车”,组织在职党员一同参与社区议事,共同研究商讨中山文化苑一期停车规约修订事宜,提升在职党员的参与感、融入感和使命感。
“灵活式”管理,让银铃党员“退岗有所为”
针对辖区退休党员人数多、年龄偏大的特点,花桥居民区党总支鼓励引导退休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激发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退休党员力量,助推社区治理。党总支通过遴选威望高、能力强、能奉献的退休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引导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助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花桥新村人居环境综合改造工程项目是街道重大民生项目之一,为顺利推进该项目,党总支组织党小组组长、退休老干部等成立“银铃党员先锋队”,协助党总支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如在社区内开展“头脑风暴”,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23条;再如协助党总支做好项目推进过程中抵触情绪较大、不配合居民的思想工作等。发挥退休党员特长,赋能社区课程。党总支积极挖掘可敬、可学的“党员先锋”,在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先锋课堂”,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光荣在党50年”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等分享自身经验,激发课堂红色活力。同时,为发挥银发先锋示范学习作用,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党总支招募老党员组建“清风廉韵”专题读书班,通过带头宣讲、集体研学和分享感悟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广大老党员带头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老党员许仕伦是本次读书班的班长,他表示:“我要发挥老党员爱学习的优势,通过读书班这一学习平台,用大家喜欢的‘大白话’宣讲党纪法规知识。”
“定岗式”管理,让报到党员“领岗有所为”
自2024年“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启动起来,为更好地发挥报到党员专长,花桥居民区党总支聚焦辖区内居民需求,建立社区服务需求清单,设定并发布公益岗位,让报到党员以“领岗”的方式常态化融入社区。报到党员积极奉献社区,多元驱动增色治理。截止目前,花桥居民区2024年已有36名党员在“先锋上海”小程序上完成了报到,自公益岗位推出以来,大家积极认领,为社区治理工作增彩添色。松江区人民调解中心党员严佳伟发挥专业特长,认领调解岗位,协助居民开展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松江区建管委党员沈宏伟认领社区治理岗,积极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上海亲清护理院党员蔡文芳认领便民服务岗位,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测血糖、量血压等医疗服务。报到党组织聚力服务社区,齐心共筑温馨家园。花桥居民区党总支注意到报到党员中有不少来自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为发挥他们的医疗特长优势,针对辖区老年居民对医疗健康资源的迫切需求,党总支发挥党建共建优势,与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第四党支部报到党员共同组建“向日葵志愿服务队”,每月为辖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讲座,每季度为辖区居民开设一场专病义诊活动,让辖区居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民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