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镇:在职党员“双报到”赋新能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发布时间:2024/3/20 15:32:00 文章浏览:2941次 文章来源:佘山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巩固“四包”工作机制,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佘山镇依托“映山红”党建联盟平台优势,积极推动“双报到、双报告”走深走实,推动驻区力量、优势资源、党员先锋向基层一线汇入,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以“红色力量”绘就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新图景”。
党建引领“齐报到”,扩容基层队伍“蓄水池”
结合“3·5”学雷锋日,秋潭苑居民区党支部依托“秋潭驿家·爱在社区”品牌项目,联合党建结对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在职报到党员,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修小家电、修拉链等10项惠民志愿服务,吸引众多居民前来参与;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茗雅居民区党支部“第二书记”蒋红雁帮助居民完成微心愿,将其自主培育的银杏树幼苗移栽到绿化带上,为社区的环境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暖意;横山村党总支报到党员为村内老年人测量血压,在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同时加强对老年人体检和规范用药的科普宣传。近年来,报到党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频次也越来越多。以“双报到、双报告”为契机,佘山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在职党员“亮明身份”“争当先锋”,动员驻区单位“共建共治”“优势互补”。截至目前,共有34家驻区单位和城乡结对党组织、648名在职党员完成线上报到;全镇共推出117个公益岗位、49个项目清单、32个微心愿,供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认领,确保“双报到、双报告”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值得一提的是,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佘山院区、上海天文博物馆等11家驻区单位积极响应“红色号令”,以各具特色的科普服务内容串起了区域党建服务供给链,成立“山普汇志”科普联盟,形成中医系列讲座、健康知识科普、未成年人成长课堂等21个项目子清单,将党建共建带来的资源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效。
精准下足“绣花功”,做细基层治理“针线活”
佘山镇各村居党组织积极结合辖区需求实际,将“双报到、双报告”机制与基层治理日常相融合,通过“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为报到党员设岗定责,将“红色力量”注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为构建常态化现代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茸达居民区党支部依托“共治互为 悦享和美”自治品牌项目,打造“互为”空间——茸绣苑党群服务站,按照居民群众休闲娱乐需求,设立“互为”空间常态化志愿者岗,全权负责阵地的日常运维;翠鑫苑居民区党支部针对辖区居民维修家电需求,设立便民维修岗,协同“工”享工具屋精准发力;康桂居民区党支部结合社区便民服务需求,将每月第一个周五设定为便民服务日,设立“红色星期五”便民服务志愿岗,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磨刀、量血压等服务项目。
找准民生“小切口”,写好为民服务“大文章”
“双报到、双报告”机制既是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局的有力抓手,也是创新和丰富为民服务内容的重要力量。为切实推动“双报到、双报告”赋能社区治理,围绕巩固深化“四包”工作机制,佘山镇进一步推动“第二书记”履职尽责,紧密联系社区,各村居党组织设立“第二书记岗”为书记们精准画像,利用其优势特长,为社区治理破难题、赋新能。云昆居民区党支部“第二书记”陈健充分发挥自己在上海佘山集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优势,以其丰富的房屋建造经验对旧改小区云山一村如何合理设置无障碍通道进行了具体指导;佘山家园居民区党总支“第二书记”王小斌根据多年在上海欢乐谷的工程经验,主动承担起了片区楼道安全检查的重任,为辖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刘家山村党总支“第二书记”佘劲柏凭借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的专业经验为村里大龄青年和失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为居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下一步,佘山镇将继续推进“双报到、双报告”工作,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报到党组织“链接式”服务、报到党员“嵌入式”下沉为举措,加大“双报到”覆盖力度,形成多元共治的常态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