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佘山镇:“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发布时间:2023/11/3 8:39:00 文章浏览:3861次 文章来源:佘山镇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佘山镇各级党组织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导向,深化“四百”大走访、“一个支部一件实事”、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等机制,将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服务大局的成效,助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效能治理取得新突破。
“微改造”撬动幸福“大民生”
社区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江秋新苑社区建成于2005年,是佘山镇第一个农民动迁安置小区,在走访过程中,居民集中反应小区门口车辆乱停放、人车混行、逆向行驶、高峰期拥堵等问题,小区出入口的这些安全隐患便成了挂在居民心头的“烦心事”。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牵头业委会、物业联合社区民警多次到现场调研,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意见征询会,就小区出入口的改造设计方案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形成问题清单和建议举措。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监督下,小区出入口微改造工程进入“快车道”。从前期实地调研、意见征询,再到后期方案制定、现场施工,历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区出入口车道拓宽了,透过防护隔离栏细微处传递文明风尚,社区“微改造”撬动起了幸福“大民生”。
除了出入口安全问题,非机动车停放和充电问题也是困扰居民的“堵点”,尤其老旧小区非机动车乱停放、“飞线”充电乱象更是突出。9月下旬起,“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设备”正式在东霞小区、西霞小区、陈坊小区及零星公房内投入安装,目前440个充电插座已安装到位,可满足约1500辆电瓶车充电。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是兰笋物业公司党支部始终如一的工作目标,通过安装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设备、新能源充电桩等“微改造”工程,为居民解难纾困,让居民“舒心”又“安心”。
“微阵地”聚力赋能“大民情”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茸达居民区党支部收集到居民群众反映诉求最强烈的“微心愿”,便是茸绣苑小区缺乏活动场所。结合主题教育的“周五学习课堂”,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集思广益,决定依托“共治互为 悦享和美”党建品牌,利用小区内一处公建配套用房打造“互为空间”党群阵地,打造融合党群服务、居民议事、便民服务、阅读学习、文化熏陶等多功能的社区自治平台和活动阵地。居民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和资源集聚的优势,通过分组走访周边商户、企业、工地以及共建单位,成功对接周边企业以“零报酬”投建的形式向组织报到,成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合伙人”,圆梦居民“微心愿”,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群众满意是我们的目标追求,我们来搭台,居民来唱戏,目前正在挖掘小区内的能人达人,等阵地建成启用后,他们将成为多位一体治理主体,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如是说道。
在细微之处见真章,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新变化”。近期,秋潭苑一处睦邻议事亭党群服务点经整体改造后“焕然一新”。议事亭虽地方不大,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大作用。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说问题、提意见、想方法,还有黑板可以留下意见、建议,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变得更高了。
“微更新”赢得群众“大民心”
基层治理有“温度”,才能让居民生活更有“质感”。高家社区有戏曲沙龙、太极拳等多支文体团队,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力军,活跃在社区、街镇等各类舞台,但团队的排练场地成了“老大难”问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在了解情况后,通过支委会讨论、党员居民议事会征集意见,决定腾出地下一层近200多平米的会议室,改造成排练活动室。经过一个月的搬迁和施工,活动室已正式对外开放,并接受团队预约使用,不仅让居民“近”享家门口的便利,也为居民提供了增进邻里和谐、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场所。新宅村党总支以“1+5+X”网格包干制分片推进大走访大调研,在走访过程中朱家、宋家浜、鸡山荷花塘等多个生产队村民反映村庄主要道路、入口处缺乏路灯等照明设施,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带着300多户村民共同的期盼,解决他们的出行安全问题,村党总支第一时间现场调研、勘查情况,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建议,制定完善照明路灯安装方案,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实施,预计11月底前将完成40余套路灯安装工作。
随着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全镇各基层党组织“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正在遍地开花、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完成31件,细微的举措、细小的改变,暖了民心也赢得了更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