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莱顿居民区:党建引领促“蜕变”,社区治理焕“新颜”发布时间:2023/5/19 9:42:00 文章浏览:4082次 文章来源:中山街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中山街道莱顿小城始建于2006年,因居住人口复杂、业主诉求多、业委会不规范、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一度成为中山街道的“问题小区”。近年来,莱顿居民区党支部着力探索“党建+”社区治理模式,切实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昔日的“问题小区”已逐步实现了从“乱”到“治”,由“治”到“美”的华丽蜕变。
党建+网格治理,让社区治理更有深度
莱顿居民区党支部不断深化社区小网格、微网格管理模式,做强做实做细“小、微”网格综合管理,不断为网格治理赋能增效,推动一切工作在网格落地见效。织密“7+84”服务网格网。居民区党支部将社区小网格划分7个网格点和84个楼道微网格。为激活志愿服务网络“神经末梢”,组建由居委干部、社工、党小组长、党员、志愿者、人口协管和物业管家组成的网格点志愿服务队伍。划分职责区域,压实居委干部网格点包干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协同志愿者队伍多元化推进志愿服务“精确化”,切实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各个角落,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网格服务网。组建“楼道”红色网格网。居民区党支部引导党小组长、党员志愿者在楼道微网格中亮身份、做表率,通过将党小组建在楼道微网格上,将党员活动融入微网格,为楼道治理注入“红色动能”。目前,已有192名在职党员在楼道亮身份,分别编入84个党员楼道工作小组,统筹划分至7个社区网格点,打造“党员-楼组-网格点-社区”四级红色网格体系。党员楼道工作小组对楼道内孤寡、高龄、失独、孕残等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邻里互助、物品置换、亲子以及楼道议事等活动,筑牢楼道红色网格网。构建“达人”志愿网格网。党支部持续推进“第二书记”及党员志愿者常态化管理,充分挖掘各网格“社区达人”,特别是发挥党员干部、教师、法律专家、中医、文体爱好者等各类人员特长,将资源按家庭住址编入网格点和微网格志愿服务队伍中,通过发挥达人在社区、在楼道的作用,变“坐等居民上门”为“主动服务居民”,变“处理条线单一业务”为“解决社区各种难题”,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和居民家中。
党建+智慧赋能,让社区治理更有亮度
为持续深化社区创新治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莱顿居民区党支部聚焦“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依托智慧安防体系建设,通过科技赋能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织密社区安全网,打好治理精细牌,提升居民幸福感。智慧赋能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契机,党支部将智慧安防与网格管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社区管理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小区3个大门、84个楼道、2565户住户终端实现可视通话,外来人口管理“来登去消”精准率达100%;6个地库、9个出入口、12套车管道闸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以“科技+公约”模式赋能管理,制定社区停车管理规约,实现机动车停放有序、路畅景美;118部电梯安装梯控装置,21处电瓶车集中安装充电桩,为杜绝电瓶车“任性”上楼消除安全隐患。智慧赋能打好治理“精细牌”。机动车违停、电瓶车入楼道、高空抛物、无绳遛狗都是小区内一些堵点问题,通过科技赋能,借助中山之芯、人脸识别、社区云等科技力量绘制“民情图”,不仅社区人员结构、居住信息、线上议事、邻里互动等情况均可通过可视化、智能化、立体化的方式得以呈现,十几种小区治理场景一旦发生也可以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送至终端服务器,实现“人”“机”同向发力,实现社区治理即时掌控、快速反应,帮助社区完成由“脏、乱、差”向“高、精、雅”智慧社区的华丽转型。智慧赋能提升居民幸福感。“真没想到,丢失的手机还能找回来”居民潘阿姨不禁由衷感叹。通过监控系统“取证”,仅用了半天时间,潘阿姨的手机“失而复得”。如今的莱顿居民区已是一个由734个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系统,全面覆盖整个社区的公共场所,类似寻找顽皮的“熊孩子”、找寻失物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建+多元共治,让社区治理更有高度
单打独斗绘不出善治蓝图,握指成拳才能放大治理效能。莱顿居民区党支部充分调动和整合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多元力量和资源,织密“党建+多元共治”一盘棋,不断为社区治理提质增能,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新活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党支部着力推动党建引领下“三驾马车”和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聚焦小区公共共建老旧问题,共同推进“同心HUI家园”微更新项目,提升小区宜居指数;聚焦楼道堆物、电瓶车上楼等问题,以“美丽楼道创建”为契机,协力开展楼道整治,提升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由“三驾马车”和居民众筹打造的天鹅湖已成为社区的标志性景观。党建共建,“区域资源”汇聚合力。党支部聚焦民生需求,积极整合区路政大队、街道城管中队、云间中学、养志康复医院及社会组织等区域资源力量,通过错时资源共享停车,解决社区停车难题,借用外力将闲置多年的废旧水池打造成微景观小品,推进小区破损路面维修工程,修补小区花坛边角,将诸多社区民生项目一一解决,让居民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凝心聚力,“居民自治”激发活力。党支部抓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发布“特长调查问卷”,挖掘社区能人、达人,把社区作为培养社区治理优秀人才的新型“孵化器”。充分利用老党员、老先进、老干部的先锋作用,组建银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理发、修理小家电、测血压等志愿服务,开展清洁家园、文艺展演、手工制作等社区活动。此外,还发挥社区达人作用,开展音乐疗愈、文明养宠、家庭教育等活动,在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今后,莱顿居民区党支部将进一步强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转化,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努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