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镇江秋新苑居民区:“家的N次方”解锁社区治理“幸福密码”发布时间:2023/7/18 9:19:00 文章浏览:4014次 文章来源:佘山镇
社区健身房内为乒乓爱好者添置乒乓球桌一张,社区儿童娱乐区域经过更新改造,“颜值”全面升级,以居民自家车库改造而成的党群服务点每月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心贴心”的暖心服务。“小型音乐会”“戏曲演唱”“亲子阅读沙龙”“魔术表演”等活动也经常在江秋新苑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内轮番上演……佘山镇江秋新苑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以区域化党建项目“家的N次方”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社区治理中“人、钱、事”三大痛点问题,不断探索社区治理的“最优解”,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成倍数增长。
“四治”赋能,集合N方力量,筑牢社区治理“红色堡垒”
“我住在这里十几年了,一开始是这里的绿化吸引了我,现在不出小区也能经常听听戏、看看演出,在自己家门口还有测血糖、量血压等服务,最近听说还在加装电梯,住在这里真的很幸福。”住在社区一期的居民吴阿姨说起自己居住的小区满脸的骄傲和开心。社区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近年来,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社区领治、物业主治、多方协治、居民自治”的“四治”模式,通过发挥“三驾马车”和“城管工作室、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力量,小区违规圈地、乱停车、邻里纠纷等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和改善。通过整合楼组长、青年志愿者、在册党员及社区报到党员等多方力量,成立了以便民服务、为老服务、文体活动演出、环境卫生整治、小区治安及安全宣传为服务内容的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意愿也提升了;通过区域化党建集合了包括贵研中希、上海司法警官学校、上海政法学院、佘山农商行等20家共建单位力量,他们为社区一户双残家庭提供就业帮扶、每年定向资助3名社区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让小区年久失修的三条便道换了新颜……“N方力量”共同筑牢社区治理“红色堡垒”,把实事办进居民心里,提升了居民的“心温度”。
“服务”叠加,整合N方资源,催生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每天傍晚,从江秋新苑居民区党群服务站特色空间“玻璃球”内透出明亮的灯光,社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这里做功课、等待父母下班一起回家。4月初,居民区党总支通过挖掘封控期间涌现出的青年志愿者、第二楼组长、下沉党员等骨干力量,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佘山零伍服务社,打造“江秋屋里巷”项目,探索“公益+市场”服务模式,以服务机构“零租金”、社区“零投入”的方式合作,通过优化配置行政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开拓聚合市场资源,形成服务叠加效应,进一步盘活整合镇社区学校、图书馆、健身房、小剧场、亲水广场等资源,在社区尝试推出了“共享妈妈课堂”,为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5月中旬,在“江秋屋里巷”开展的社区邻里生活节活动也是由佘山零伍服务社负责策划、组织、招募社区居民举办的,深受居民喜欢,“N方资源”不断催生社区治理“内生动力”,让自治成果与居民共享,拉近了居民的“心距离”。
“共识”凝聚,融合N方项目,延伸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我们社区小朋友比较多,能不能在现有儿童娱乐区域多增加一些跷跷板、秋千等娱乐设施?”“各位党员,大家对我们党总支工作或者社区治理有什么意见建议吗?”“我现在年纪大了,又加上肢体残疾,想在卫生间安装一个无障碍扶手。”……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服务项目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居民区党总支始终坚持区域化党建融合助力全龄互动式社区营造和服务,推动社区治理提速换挡,今年3月初,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梦·享·家”微联盟项目,通过动态完善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构建精准定位需求、靶向赋能供给、共治共享融合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把居民需求作为调研内容的着力点、发力点,建立了“网格+社工+楼组长”分片包户制度,通过网格划分、分片包户,全面了解居民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依托“车库月乐惠”便民服务项目,定期召开党员群众议事会,共商社区治理对策,将调查研究深入到居民家门口。同时,结合54个楼组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实现调查研究向线上拓展,积极推动调查研究查实情、出实策、凝共识,“N方项目”持续延伸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把居民急难愁盼提上日程,对接了居民的“心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