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街道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多方发力、细“治”入微,让社区治理走实也走心发布时间:2023/10/30 15:25:00 文章浏览:4026次 文章来源:广富林街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治理格局、责任分工、项目管理方面不断探索,运用好“三驾马车”“三位一体”“三省吾身”工具,以创新实践推动社区治理落实落地落细。
“三驾马车”优化治理格局,凝聚合力推动实事落地
在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的牵头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轴运转,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崭新格局。向“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机制靠拢。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大会、业主座谈会等形式,在物业选聘、调整物业费、动用维修资金等事项上形成提质共识;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提供物业评估报告,全面检验服务标准、人员配置;每月设置接待日,业委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收集实事建议并由居民区党支部牵头及时整改。向日益完善的业委会监督机制看齐。“三驾马车”日常通过联席微信群交流工作进度,互相接受指导监督;同时,在业主大会上讲事实、谈做法、集民智,共同监督社区维修基金的使用。形成群众参与、内部审核、平行检验的监督模式,依法依规推进商铺屋檐石膏板装饰条脱落维修、11处防腐木景观设施改造、150套高清监控探头安装等民生实事落实。
“公共绿地种菜、地下车库废弃车辆乱停放这些问题经过整治已经好很多了。经常有业委会的同志上门来沟通,将心比心,我们也会为这个家园贡献一份力量。”在社区党员的带动下,居民们逐渐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集体责任感。
“三位一体”细化责任分工 ,社区党员发挥先锋作用
在职党员志愿者、退休老党员、高校青年党员合力促成“三位一体”社区先锋队的成形,在文翔名苑居民区掀起了“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热潮。党员立标杆,楼道成典范。在“第二书记”的带领下,“党员第二楼组长”以社区楼道为起点,以党小组为抓手,搭建居民集体参与治理、共同建言献策的开放式“会话厅”。从公示栏到风采栏、从告示板到留言板,党员群众们个性化设计内容;社区退休老党员深耕“党建+自治”模式,以身作则带动居民形成集体自觉意识;优秀示范楼道树立发挥榜样力量,推广自治经验,在全社区范围内形成聚合效应。以格之所限,尽人之所长。“我对社区事务不太熟悉,如何更好地与居民沟通呢?”类似的疑问被“第二书记”汇总起来,并由党支部提供1对1业务支持。在网格化包干、片区式管理的模式下,加设联络员节点,将规范化操作、流程化管理知识倾囊相授,放大“党员第二楼组长”边界效应,实现“专片有专岗、专岗有专人”,逐步建立党员熟悉民情、居民熟悉片长的“熟人社区”,让居民在遇到问题时不但“找得到人”,更“说得清事”。
“白天单位上班、晚上社区互助”已经成了许多社区党员的日常。社区民警、律师、家庭医生、高校老师等党员志愿者纷纷化身“红色片长”,利用专业知识,将帮扶连点成线、把爱心连片成区。
“三省吾身”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构筑安全社区
基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人才管理队伍,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逐渐形成“获悉需求、回溯整改”的内观,每日“三省吾身”专注于利民项目的推进。除“啄木鸟”巡查和“美丽楼道”创建等常态化项目,党支部还坚持推动社区整体安全维护。消除安全隐患,邂逅生活之美。文翔名苑小区依水而建,十几年过去,当初临水地带的建设显得有些“落伍”,几条铁链连成围栏,居民日常行经有了安全隐患。为此,党支部牵头重新改造“亲水”平台,清理路面青苔、修筑密致景观护栏。跳舞、打太极拳、赏景,“团结河”两侧成为居民休闲“打卡地”,一条河串起了活力社区。倾注人文关怀,畅通安全通道。河上卧着一座木桥,雨水冲刷下木板腐烂、漆面脱落,已不适合行人。党支部牵头公开发起招投标,聘请专业建设团队修缮危桥,把原本腐烂的木块全部替换,强化桥墩支撑结构。有专长的志愿者们主动肩负工程监理的职责,全程保障居民安全通行。同时,考虑到夜行视野受限,还在桥上加设节能灯,照亮居民群众回家的路。
“文翔名苑里,细柳着新装。碧水枯荷静,海棠梦呓芳。残桥遭遇腐,道路返修忙。件件民生事,初心有主张。”望着柳堤青翠,居民们纷纷作诗以表幸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