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广富林街道文翔名苑:平时善治理、急时能调度,在职党员奉献“双岗位”,激活基层治理“邻聚力”发布时间:2023/12/7 8:46:00 文章浏览:4395次 文章来源:广富林街道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富林街道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四百”大走访工作,由居民区“两委”班子带队,百余名在职党员按网格分组上门征询居民意见建议,推动社区在职党员落实“四包”工作机制,助力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特殊帮扶解难题,党员先锋强担当
文翔名苑党支部推行“6+4+1”分类帮扶计划,排摸身患6类疾病老人、4类特殊群体和65岁以上独居老人情况,这些特殊群体大多收到了“一户一张”温馨联系卡。由“第二书记”闵一君牵头,党员“第二楼组长”等组成的“特殊帮扶”志愿者队伍重点为这些特殊人群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已过耄耋之年的邓学义夫妇想要办理遗嘱公证,在党员志愿者的牵线搭桥下,街道司法所多次与老人沟通确定意见,还协调公证处工作人员赶赴医院接续完成公证工作。“有些地方自己和老伴都没考虑到,他们却想到了,特别安心。”邓学义说道。
除了平时的常态化服务,“特殊帮扶组”还能够处理一些紧急事件。得知低楼层住户的被子被楼上住户的香烟烫了个洞,特殊帮扶组立即请求片区民警上门调查情况,同时普及高空抛物的相关法律常识与承担的责任,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居民事后表示:“从反映情况到解决问题,才用了一天的时间,现在晾晒衣服很放心。”
社情民意勤收集,社区问题众人解
每年的业主大会上,文翔名苑的居民代表们会围绕重点议题开展投票讨论,内容覆盖公共设施建设、小区资产管理、居住环境改善、物业服务监督等。在职党员们奔走在社区的7个大网格、42个小网格中,倾听每一户居民的意见建议,并将纸质投票结果反馈给业主大会。如今,信息畅通的联络网已全覆盖2028户居民。
在职党员年轻有干劲,遇到问题有想法,处理问题有章法,新一届文翔名苑业务会成员7人,其中在职党员4人,主题教育期间,为了更好地处理“四百”大走访中伙伴们收集到的问题,他们在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行值班制。前不久,在业委会值班的在职党员杨厉丽接到居民投诉,反映夜间回家实在没有地方停车,希望物业能尽早协调解决。杨厉丽马上联系党支部与物业公司,帮助协调当天的临时停放点,并将这个问题记录下来提交至业主大会。最近,居民们在小区的公示栏看到了车位拓宽的公示,新车位开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示范带头立标杆,润物无声换真情
下了班,在职党员杨华与邻居熟络地聊起对文翔读书会和商铺停车位改造的想法。2019年,杨华加入小区“垃圾分类先锋队”中,晚上的一个小时是她的固定巡逻时间。但杨华觉得,仅在投放垃圾的行为末端进行督促还不够,于是,在“四百”大走访中,她还向大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区档案局的党员沈超是杨华的“老搭档”,从家门口到垃圾站500多米的路程,“照看”这一带的卫生情况成了他十年如一日的习惯。这低调无声的坚持感染着邻里,大家不再好意思乱扔垃圾,路上的垃圾渐渐不见了踪影。清理碎玻璃、提醒关门锁窗、空屋热锅预警,主题教育期间,沈超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遇到独居老人总要叮嘱几句。长辈们都爱和他聊天,年轻人也认可他老大哥的角色,家中有小孩的邻居会和他交流育儿经验。沈超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很近,真心换真情也就是“打开一扇门,开口说一句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