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九里亭街道:风雨同舟战疫情 守得云开见月明发布时间:2022/3/29 20:14:00 文章浏览:2605次 文章来源:九里亭街道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连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冲锋在前、戮力同心,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体现了人民向往之城的高度、速度和温度。让我们走进这些党员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战疫背后的故事。
龚妍:以“毅”抗“疫” ,跑赢最后“疫”公里
3月6日:初到社区
当我提着行囊一步一步走进九里亭街道五洲社区的时候,我知道,这里将是我接下来两周奋战的阵地。小区里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我秒变社区干部投身工作,随即居民的问题也纷至沓来。“我是10号楼管控楼道的居民,我应该在哪一队?”“我是7+7人员,我今天做完,下一次是几号来做?”“我是2+12人员,我明天可以去上班吗?”我一下子被问懵了,赶紧求教于其他社区干部。看着他们有条有理地回答,我有些自惭形秽。不熟练掌握防疫政策和社区情况,能发挥的力量有限啊!检测结束后,我立刻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干部讨教,恶补社区防疫工作情况。
我所在的五洲居民区有五洲云景花苑和汇贤阁两个小区,居民1087户、3300余人。社区规模不大,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人数也不多,总共只有22人。经过连续多天的奋战,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有的感冒了,有的椎间盘突出复发了。组织安排我来到这个居民区担任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二书记”,就是来增援的。为了保障大家的战斗力,我迅速掌握各类事务工作要求,当好社区书记的助手,随时做好各位伤病干部的替补,替换书记和社区干部夜间值班,让大家得到更好休整,打好下一轮硬仗。
3月14日:来自6个月宝宝的需求
“我带宝宝出来做核酸被锁在门外了!”晚上,一名年轻妈妈给居委会打来电话紧急求助,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焦急和无助。“好的,您先别急,我们居委会一定帮您解决。”经了解,原来她家的电子锁刚巧在她出门做核酸的时候坏了,小区封控期间无法向其他家人求助,怀中6个月大的宝宝哭闹不止。我和社区干部帮她协调到同楼栋的一户居民家中暂住。但是没有奶粉和尿布,留宿在邻居家也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天一早,我辗转联系到开锁人员,让他穿上防护服进入小区成功开锁,解决了这位年轻妈妈的燃眉之急。
3月16日:关怀与被关怀
“我爱人怀三胎,现在39周了,万一在小区封控期间要生了怎么办?”“家里老人患有尿毒症,急需血透,小区封控无法就医怎么办?”这些天,我每天收集、记录着社区内年迈、体弱、独居、重病、怀孕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电话巡访、上门走访,为居民出谋划策,联系就医通道。每天和社区干部来回穿梭在送菜、送药、送快递、充燃气卡的路上,日均行走2万多步。面对困难,我和志愿者们相互勉励,默默坚守,最满足的时刻,莫过于听到居民说一句“你们辛苦了”,看到居民自发送来的润喉糖和自制点心。原来我们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在被他人所温暖。疫情无情人有情,“亭”里情深暖人心。
周明: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暖人心
3月6日晚上接到通知,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我将支援九里亭街道参与抗疫工作,担任九里亭居民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即“第二书记”)。同一天,妻子也接到通知,赴泗泾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和妻子立即把2个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匆匆与他们告别后,收拾好行李赶赴抗疫一线报到。
来到社区的第一天,我得知九里亭小区是全区第一个 “14天封控”小区,常住人口近5000人,10名居委会工作人员中有3人被封控在小区内,其他工作人员已连续工作四天四夜,身心疲惫。面对紧迫的形势,我放下行李,立即投入工作,搬运物资、小区巡逻、核酸检测、就医转运、诉求处理和电话调解,每一个防疫岗位上都留下了我的脚步和身影。
“你好,我是九里亭小区的居民,我的家人患有抑郁症,治疗药物已经吃完,这两天晚上不能入睡,精神恍惚,情况很不好,怎么办?”接到居民来电,我耐心安抚询问,记录病情和处方药物。详细了解后得知,该药物不能在防疫定点医院配置,需本人前往专科医院,但小区封控期间病人外出难度很大。经街道、居委会和专科医院多方协调,第二天终于为居民配到了用药,及时缓解了病人的病情。“谢谢,太感谢你们了!”面对居民的感谢,我由衷感到欣慰,疲惫的身体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作为“第二书记”,除协助社区书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我还具体负责“‘疫’路同行,‘亭’里情深”的社区关爱工作。我们第一时间组建了专职社区关爱志愿者队伍,组织关爱对象大排摸,及时建立关爱对象底册,深入开展面对面关爱。九里亭小区独居老年人多,9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有15户,志愿者与他们结成一对一的关爱关系。在负责关心的独居老人中,有一位百岁老人,我每天一早上门,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看看家中食物储备是否充足。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困难时期,党员就是一面旗、一扇窗,我们每多走一步路,每多送一点关心,每多帮群众解决一些困难,就能得到广大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防疫的堡垒多增添一块砖瓦。
陈嘉皓:在战疫中续写我与松江的故事
年少时,我从市区来到松江二中求学,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三年的青葱岁月。回市区那么多年,松江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始终让我无法忘怀,内心也早已把松江看成第二故乡。两年前,已在市委机关工作多年的我根据组织安排,来到松江科委基层历练,冥冥之中我们又续上了这段缘。
今年,春意料峭,寒气渗人,松江遭遇了一波严峻的疫情。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工作,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沉九里亭街道九里亭居民区担任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二书记”。出发前,我既期待又焦虑,期待的是,有机会参与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中去,焦虑的是,担心自己能力、体力不足,恐难以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
到岗后,我马不停蹄地走遍社区角角落落,摸清社区民情,配合居民区书记开展疫情防控和社区关爱服务工作。核酸检测、物资搬运、入户调查、诉求处置、计划安排、人员组织、协调沟通、志愿服务等,样样都要学、样样都要会,为的是能将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当。
我是居民区书记的“助理员”,是疫情防控的指挥员、宣传员,是核酸检测的组织员、喊楼员、扫码员、登记员,是保障物资的搬运工、快递员,是社区诉求的调解员、关爱员,是社区孩子的辅导员,是帮助居民群众配药、充气的服务员,是夜间巡逻的值班员,小区门口的安保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工作,大家都戏称“第二书记”会“72变”,是“变身达人”。
无常的天气、持续的工作、经验的匮乏,让我在精神和身体上有些吃力,但这些都动摇不了我坚持工作的决心,也扑灭不了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
拨云见日,春暖花开,我们一定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而我与松江的故事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