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浜镇黄家埭村:“晚间课堂”让党徽在网格支部闪闪发光发布时间:2019/7/9 10:55:00 文章浏览:4436次 文章来源:新浜镇
“陈云多次来到大方庵召开农会,筹备农民武装抗租斗争,最多时有二百余人参加……”在黄家埭村新中浜第一网格支部“晚间课堂”上,一位老党员正在绘声绘色地给正值暑假的小朋友们讲述“陈云同志领导新浜农民协会的革命故事”,讲的人用心,听的人专心,现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枫泾暴动”年代。黄家埭村“晚间课堂”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深受党员群众喜爱。党支部也在实践中逐步将接地气的“晚间课堂”做得更细、更深、更实。
“晚间课堂”成为党员联系群众、反映问题的收集站
把网格支部办在家门口,借助就近“八仙桌”工作平台,利用农村晚间相互串门、歇凉习惯,周围的党员群众有事没事都喜欢往网格支部跑,拉家常、反映情况、出谋划策、读书看报等,热闹非凡。特别通过“晚间课堂”这个纽带,进一步拉近了村干部与党员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党员和村民的关系,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大家以拉家常的方式集思广益,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通过“晚间课堂”收集来的问题、意见由网格党务干部逐一汇总上报,村党总支、村委会专门召开专题会,对意见与情况分类讨论,并制订出黄家埭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从群众利益最大化考虑,对村域内主干道进行拓宽、整修枝叶,村河道两旁种植三叶草、野菊花景观,改建美化村内健康公园的花草培育,新增村民活动、运动场地,添加运动器材,组建环境整治小组,在全村范围内宅前屋后全面整治,村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提高。
“晚间课堂”成为党员群众发挥娱乐、弘扬传统文化的广播站
黄家埭村新中浜私塾建于1893年,村里人识字多、人才多,春节前夕,网格支部的“晚间课堂”策划了“忆成长话巨变,扬承村风百年传;迎新春笑人生书法展示美家乡”的家规家训书法活动。以黄家埭村新中浜文化村地域为基础,以视觉化方式呈现古称“文化村”的村风轨迹,助力打响“新浜文化”弘扬家规家训优秀传统文化,书法者以“家规家训”命题形式,纷纷寄情于景,通过点,画,线杀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楷、行、隶、篆、草等多种形式创作,犹如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将新中浜文化村的记忆化作笔下的精彩华章。让“家规家训”这一祖传文化在百姓中间扎根开花结果。
此外,“晚间课堂”还结合中国传统民俗民风开展联欢。中秋节晚上,党员群众欢聚一堂,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自制的月饼,谈感想、说成就,歌颂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
“晚间课堂”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领会新精神的加油站
“垃圾分类我们很支持,但到底如何分清,我们要求实物演示。”根据老党员们的反映,黄家埭村第一网格支部利用“晚间课堂”平台开展了垃圾分类培训,垃圾分类讲解员还用实物展示了生活垃圾四分类方法。为了让大家加深理解分类特征,又采用提问、反问的形式巩固培训效果。黄家埭村新中浜第一网格支部又利用“晚间课堂”举办“党建引领新时尚 垃圾分类再升温”讲座,结合整治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讨论。
随着“晚间课堂”的持续升温,新浜镇各村居也结合实际相继效仿。晚饭后,各网格党建服务点党徽亮起,党员群众围坐一堂,利用“晚间课堂”开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新精神、新思想的学习,为党员提供接地气的学习平台,有效解决了部分党员的工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