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镇江秋新苑居民区党建服务站:五抓五有 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布时间:2018/9/18 8:30:00 文章浏览:4195次 文章来源:佘山镇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佘山镇江秋新苑居民区党建服务站以红色志愿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形成了“五抓五有”工作模式,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实现党员作用发挥和社区自治共治水平的同步提升。
抓组织引导,队伍建设有力量
江秋新苑居民区党总支共有在册党员105人,社区报到党员146人。为进一步激发社区党员“先锋队”的战斗力,使党员成为服务社区居民的中坚力量,2016年,居民区党总支便发出了党员志愿者“招募令”,得到了党员同志积极响应。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后,党建服务站以及四个党建服务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党员志愿服务,将社区党员有效凝聚起来,工作开展也有了一个有力的抓手。
抓队伍融合,志愿工作有方向
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前,社区内已有五支群众志愿者队伍,分别在环境保洁、维稳安全、文明宣传、文体协调和健康指导五块工作条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站将党员志愿者编入这五支队伍中,配强配优队伍力量,定期开展各类志愿和公益活动。如维稳安全队,每天两次在小区内巡逻,维护社区安全;环境保洁队,每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美化社区环境;文体协调队,全年开展5-6次文艺演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站还坚持每季度召开志愿者工作例会,总结经验的同时交流思路,听取意见建议,把居民的问题和需求“晒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做实做细志愿服务。
抓需求先导,服务项目有特色
除了全面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服务站还注重挖掘队伍中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对接资源与需求,为居民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党员姚福荣爱看报读报、张今武会打拳做操,俩人联合剪纸达人高允武老师组成“敬老服务小分队”,与佘山敬老院合作开展“送教进院”项目,助力院方开设读报班、拳操班和剪纸班。通过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专业和特长,项目化、个性化推进红色志愿服务工作,使项目出实效、有亮点、树品牌。
抓平台搭建,活动开展有阵地
服务站抓住“迎新春”“3·5学雷锋”“庆七一”等重要节点,在社区休闲广场内集中开展志愿服务集中行动,组织秋苑党员书画室为社区居民写春联,为独居老人上门贴春联、组织“医疗小分队”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等。此外,根据小区整体布局,把党建服务点建在居民车库和家里,近的几步路就到,最远路程步行不超过5分钟,服务点设置离居民更近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站点将将服务项目送到党员群众“家门口”,每月的5号、10号、15号、20号开展如量血压、测血糖、磨刀、理发、法律咨询等多项便民志愿服务,在居民区形成了4个500米半径服务圈。
抓示范引领,正面宣传有效应
党建服务站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平时注重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台账记录和信息收集整理报道,注重发现志愿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及优秀事迹。年终召开志愿者工作总结会,邀请居民代表参加,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扬,并将事迹材料做成展板在社区内巡展宣传;同时组织优秀党员志愿者在全体党员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分享他们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方法,树立起一批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党员同志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志愿服务不仅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性,也是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下一步,党建服务站将继续深化“五抓五有”模式,引导社区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党员志愿服务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示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