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墩镇洋泾村:设岗定责网格化,助推民情联动发布时间:2016/2/19 13:49:00 文章浏览:3922次 文章来源:车墩镇
在基层党组织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部分党员在平时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很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车墩镇洋泾村党支部从小处着手、实处着力,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党员设岗定责这一思路,并结合小联动网格化工作经验成效,总结提炼并扎实推进“党员设岗定责网格化,助推民情联动成效化”的党建项目,提高了村级治理效能和村民群众满意度
科学设立党员岗位
党支部根据本村工作实际和现状,在岗位设置上尽可能地因地制宜,因人、因事设岗,按照“群众信任、本人乐意、能够履职、方便就近”的原则,设了4个岗位,即政策法规宣传岗、民情民意收集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村规民约监督岗。岗位确定后,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履职所需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有计划地在村务管理、发现处置等方面对党员进行集中轮训,通过设岗定责,让党员们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并通过支部监督检查考核,促使党员们身体力行,尽职尽责,让党员们感觉到了自身责任的存在、价值的存在。
设岗定责以后,支部要求党员自觉参与所在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村两委部署的各项任务,积极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以党员的标准和岗位职能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好每一桩实事,扎扎实实地收集民意,认认真真地反映诉求,真心诚意地服务群众,让每位党员在做好平凡小事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体现自己的价值。如住在车亭公路旁的党员张德华,其家附近乱堆放现象比较严重,他自担任村规民约监督岗后,主动将租住在他家的经营废旧电器的外来人员清退,并及时规劝身边群众制止乱堆放行为,为其他群众作出了榜样,使周边的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
部署落实规范有序
一是明确职能。支部于去年2月和7月分别召开了部署会和推进会,按照“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归位”的原则,为党员设置合适岗位,并制定了符合他们工作实际的职责,使他们各尽所能,发挥专长。二是规范运作。支部根据全村实际和工作上的薄弱环节,梳理出社会治理以及党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有重点地安排人员。三是岗位亮牌,树立形象。支部定做了党员岗位牌,通过岗位亮牌,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光荣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先锋意识;另一方面,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通过支部的动员部署、宣传教育、推进检查,党员同志们在思想觉悟上、行动自觉上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参与治安巡查、有的参与环境整治、有的帮助群众反映情况,党员的宗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大家有责共为的氛围比较浓厚,在参与中得到了乐趣,“家”的味道在党员设岗定责项目中逐步体现了出来。如退休党员陈土金,退休后主动担任了治安巡查岗位,除了每天认真巡查外,还积极参与外来人口管理,及时掌握治安信息并上报村工作站。他说:“以前退休后总觉得无聊,现在每天有事做了,在做这些小事中体会到了别样的乐趣”。
多措并举联动民情
一是四网合一织出民情“信息网”。支部按照区域特点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设有1个网格长和若干名信息员,同时网格内的党员也一并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一张民情大网。二是“红袖章”解决问题“在一线”。担任“治安巡查岗”的党员经常性地开展巡逻任务,实实在在地把社会防控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在日常工作中,红袖章队伍责任分明,其中,社区民警、联防队员、综合协管员是联动防范的“主力”,而党员岗位队伍主要承担巡逻防范、提供信息、协助宣传等任务。去年3月份,治安巡查岗党员吴关忠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处外来人员租借村民自留地从事回收垃圾行业,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卫生,他及时将信息上报村委,并协助村委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最后在村委会、城管的协助下成功协调处置。三是“一卡一牌”融入群众生活。“一卡”是民情连心卡。为方便群众联系,支部为每家每户发放了一张“民情连心卡”,要求党员干部凡是接到群众来电,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如碰到疑难诉求,先做好解释工作,再带回商量解决。“一牌”是网格管理公示牌。为使网格化管理工作家喻户晓,支部在4个网格内制作并安装了《网格管理公示牌》,内容包括网格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网格巡查员姓名和联系电话、管理户数、工作制度等等,进一步方便群众联系。通过这样的联系渠道,洋泾村党支部把服务直接延伸到每个家庭,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四是“五零工作法”、“四个一上门”徒步体察民情。支部坚持走访制度,运用“五零工作法”,通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群众,与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民意,尽力解决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在去年开展的“群众路线专题教育活动中,支部创新了“回应墙”专栏,提出了“四个一”上门访民意工作。即做一次家访;发一张“民情连心卡”;建立一份民情档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解决问题的负责人、时间节点、措施意见等在“回应墙”上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提炼经验形成长效
支部通过边实践边总结,提炼出了一些经验成效,融合支部创新的社会治理小联动、党建上的五零工作法、回应墙等工作,又总结出了“四联”工作模式,即社情民意联动、社会治安联动、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和舆情信息联动,在服务群众工作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更广泛、更有效地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党员和干部访民情,解民忧,不仅实现了民生诉求解决在一线、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还在与群众的积极沟通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去年7月,班子在走访中,9队村民陆天龙和陆佰林反映他们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房梁严重塌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查看情况后,支部书记将情况反映至政府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最后政府同意提前动迁,并于10月动迁完毕,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洋泾村党支部通过探索“4+4”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重点开展“四岗”和“四联”活动,形成了党员、干部东家西家走得进、家长里短谈得拢、小事大事找得着、烦事难事帮得上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对辖区内情况做到了“四清”,即群众家庭情况清、社会治理情况清、民生保障情况清、群众反映问题情况清,在服务群众工作上又迈进了一步。到目前,支部集中开展活动5次,参与人数169人次;党员主动服务群众近200多人次;党员解决群众诉求8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大类28件等等,项目开展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