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镇:党员责任田分片“包干”守“田”有责发布时间:2013/11/7 10:13:00 文章浏览:3745次 文章来源:小昆山镇
23个村民小组,被划分为23片“责任田区”,由村里的老党员两人一组自愿“认领”,负责区域内的政策方针宣讲,及时调解矛盾,跟踪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小昆山镇汤村村的“爱心责任田”制度,为当地的46位老党员创造了一个发挥余热和党员优势的平台。
老党员对全村进行分片“包干”,与村干部组队,不定期地主动走访联系群众,热忱投入到走访工作中,深入基层,不仅实现了与村民群众的“零距离”沟通,党群、干群关系也随之密切起来。
村民老戴家中经济拮据,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依靠药物治疗,而正在念高中的女儿又需要上千元学费。作为村里的困难户,性格固执、颇爱面子的老戴却宁可咬牙自己扛,也不愿意向他人伸手,邻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热心肠的老党员朱才根主动向村委会反映情况,孩子的学费很快便有了着落。为了让老戴安心收下学费,朱才根“谎称”这是村里额外奖励他女儿的“奖学金”,并叮嘱老戴继续支持女儿的学业,巧妙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把道理说清,从情感上理解村民,才能被村民信服。” 66岁的老党员夏耳云说,对于村民的邻里纷争、大小矛盾,自己看得多了,也悟出些沟通之道:“村民的诉求有很多,最初我们都是‘热脸贴冰’,但只要沉下心,付出足够的耐心,他们总是能够被我们说动。”
前不久,村民吴老伯家门口的稻草被人误烧,损失虽然不大,却让吴老伯心情很不好,与邻居口角不断。夏耳云及时上门劝解,却多次吃了“闭门羹”。“都是当过兵的人,有什么拿得起放不下的?”经过多次“隔门喊话”,夏耳云成功融化了吴老伯的固执。“是啊,当兵的时候什么苦没吃过?什么难关没闯过?如今这点小事,又何必记仇?”吴老伯自觉羞愧,与邻居握手言和。
“‘责任田’的划分,重要的是‘责任’二字。村里总是‘大事不常有,小事如繁星’,不过这并不代表老党员们会忽视‘小事’。”汤村村党支部工作人员说。别看这些老党员大都年过六旬,心思可细着了,村民们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能作为老党员们走访的反馈信息,并抽丝剥茧,对症下药。通过他们积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才让“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得更真实、更细致。“党群关系和谐融洽,干群之间没了隔阂,遇事自然会换位思考。”而今,通过“责任田”分片管理,这些好帮手们悉心深入,耐心走访,汤村村在小城镇试点动迁第一阶段工作中表现惊人,全村638户动迁户已有637户签署了动迁协议,最后一户也将于近期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