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松街道:跨界“联动”助力社区治理水平新提升发布时间:2024/5/24 15:30:00 文章浏览:2499次 文章来源:方松街道
今年以来,方松街道巩固深化“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经验和成果,发动高校团队赋能基层治理“后援团”力量,共解社区“疑难杂症”,不断推进构建协同开放、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画好“幸福圈”,共绘多方联动同心圆
在泰晤士小镇一家充满“老上海”气息的咖啡馆里,陈列着汤婆子、老式收音机、麦乳精等儿时记忆里的上海老物件。常有游客感叹:“真不知道英伦风的小镇内还藏着这么一家宝藏店。”今年,依托地校合作计划,在华东政法大学团队的参与下,泰晤士小镇在原红色路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小镇特色资源,升级打造“1+9+N”党群服务圈,暨以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建立9个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点,并由此向外辐射形成“五分钟党群服务圈”,这其中,就有上述的摩登时代党群服务点,因其独具特色的老物件展示区,被定位为小镇内的“爱国主义教育点”,其他还有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为老为小功能、社区体适能体验、少儿公益课程等不同类型的服务,通过构建民生“幸福圈”,逐步打破三区壁垒,真正做到集聚赋能,将服务送到家门口。
扩大“服务圈”,推动力量融入最末梢
5月15日,一场别具一格的调研活动在东鼎居委会举行,活动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社区营造工作室的师生团队介入参与,主要以“如何更好发挥社区党建品牌效应,服务好居商群众”为课题展开,师生团队轮流从“红鼎汇”党建项目的“职能”“活动”“魅力”及“未来”四个不同主题为切入点,与居民和商户代表展开交流与沟通,开启“头脑风暴”模式。调研结束后,师生团队将根据收集反馈的情况,结合现有服务资源,提出完善建议,并协助社区推进项目落地落实。今年以来,街道以提升社区氛围营造为切入点,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开展合作,在东鼎、泰晤士小镇、英郡别苑等社区先行先试,设置大学生实践基地,围绕社区微改造、打造党建品牌、提升为民服务能效等方面展开调研,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社区提供专业咨询、能效评估、创新实践的资源力量,也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课题调研、理论转化的实践平台,携手走出一条以提升社区幸福感为核心的共赢之路。
用好“朋友圈”,提升社区群体获得感
在去年的“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工作中,街道集聚职能部门、社区、高校三方力量,围绕泰晤士小镇社区存在的油烟扰民、三区管理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团队“智囊团”作用,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引导职能部门当好“活词典”,为项目的落地实施保驾护航;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和业委会作为居民群众的“自家人”,在工作推进中“穿针引线”,做好牵头和实施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镇获评“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市级项目、全国枫桥经验优秀案例等荣誉。随着地校合作的不断推广,近期,街道在巩固深化“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成果的同时,正式授牌成立“教授工作室”,旨在以工作室为平台,不断深化加强地校合作,扩大“朋友圈”效应,充分整合高校专业学科优势和区域化资源优势,为基层社区、职能部门、高校三方搭建沟通及合作平台,共同赋能社区治理工作。
下一步,街道将以“教授工作室”为平台,围绕社区营造、“一居一品一项目”等重点工作,对接社区实际需求,通过为高校搭建“实践基地”,用好专业师资力量,扩大资源平台,共同探索提高社区发展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