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松街道:深入推进“四百”大走访,进“大门”更进“心门”,把群众“难事”当自己“家事”发布时间:2023/11/8 8:31:00 文章浏览:4744次 文章来源:方松街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方松街道突出“实”的导向,把“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围绕方松群众、企业关心关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
进百家门,进“大门”更进“心门”
街道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深入社区、企业,敲开居民家门、企业大门,切实做到走访主体全覆盖、走访对象全覆盖。一是坚持“四不两直”,查真问题,真查问题。街道班子成员聚焦推进街道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结合联系社区、联系企业制度,全覆盖走访辖区32个居民区、7个商圈、100余家重点企业,认真查找基层党建、商业发展、社区治理、托育养老等各领域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党群阵地融合赋能、存量商业提档升级等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目前均在稳步推进中。二是坚持因时因事,做到“访民不扰民”。贯彻落实基层减负工作要求,统筹安排走访时间、人员、地点。结合安全检查、敬老慰问、惠企政策解读,统筹安排组团调研。充分考虑居民作息习惯、企业运营安排,结合创全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开展“错时访”,有效提升走访针对性、覆盖面。
访百家情,用“较真”换“实情”
“四百”走访中,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研究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一是“蹲点解剖”。围绕居民区积水问题,防汛办、信访办、水务站等部门组团走访,对问题集中的润峰苑、名仕豪庭、安天红墅等小区居民开展多次电话、入户随访。问题确定后,采取蹲点方式,在多个雨天上门勘察积水位置、积水深度、影响范围等,精确定位问题裉节、详细掌握居民诉求。在全面摸清积水原因、充分评估原有排涝管网、地理形势等客观条件后,讨论并制定“一点一方案”,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积水问题。二是“集中会诊”。各基层党组织结合“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一起看现场 一起聊民生事、家里事”活动等,搭建居民意见收集平台,及时了解居民群众“急难愁盼”,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昌鑫花园居民区党总支通过调查问卷、上门走访、面对面沟通座谈等形式,聚焦辖区居民的需求和呼声,确立“三个一”(修一条路、修一棵树、修一座桥)实事工程。英郡别苑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小组“学习会”的形式,在加强思想学习的同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确定“以‘三化工程’(亮化、净化、美化)完善‘英郡十景’”的工作目标。
解百家难,把群众“难事”当自己“家事”
走访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针对走访收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整理汇总,直击问题根源,拿出解决难题的实招、硬招。一是“纵向联动”+“横向统筹”。街道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马上就办、限时解决;需要区级部门统筹的,积极争取、协同推进。针对企业提出的需求,通过领导帮办、专员跟办,全力协助企业解决日常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需求350万元,帮助10余家企业完成平台注册和上报。针对辖区存量商业提档升级需求,积极争取区经委支持协调,推动辖区塞纳左岸与合生商业集团签约,更名为合生新天地,实现二次开发;联合区经委、新城公司共同举办首届松江咖啡黄金周,协助开展金秋购物季等促销扩内需活动,举办了东明夜市、古风市集、茶王节等一系列营销活动,持续擦亮方松购物品牌。二是“即知即改”+“标本兼治”。在及时解决个性问题、具体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着力破解根本性、全局性的难题。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梳理不同小区做法,推广增加停车位、优化社区通行线路、挖掘可利用空间、临时停车涨价、业主车辆阶梯型收费、安装停车管理系统等“一小区一策”。如江中居民区将分散在小区各处累计500多平方米的7个老旧非机动车棚拆除,改造为机动车临时停车位,新增车位76个;文景苑小区发动304个有固定车位的居民进行闲时共享,物业利用业主群,实时播报闲置固定车位信息,让车位流转起来。
暖百家心,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把开展“四百”大走访作为街道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一种本领、一种状态,由“要我去”转变为“我要去”,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上用情、用心、用力、用智,让百家心常暖。一是建全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把走访联系服务群众、企业作为街道上下每个干部的基本功,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每周不少于1次,各部门、单位每年要确立不少于2个调研课题,各居委会每位社区工作者每月走访50户,实现居民走访全覆盖。二是建全常态化问题解决机制。制订走访问题交办制度、情况通报交流制度、协调推进制度、考核督查制度,形成全部门、全过程推进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用好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两代表一委员、“方松微空间”微信公众号等现有平台机制,定期开展领导接待、圆桌会议等,深入一线倾听百姓呼声,推动问题共商、难题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