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浜镇:“文艺+理论”激发宣讲新活力,让茶馆“茶友”变课堂“学友”发布时间:2023/3/16 10:39:00 文章浏览:3706次 文章来源:新浜镇
“‘乡村茶馆课堂’每年都会有几次这样的宣讲,又能学理论,又能听戏曲,这样的课堂,咋能让人不爱。”村民们对新课堂评价很高。新浜镇党委不断探索农村地区党课新模式,以聚人气的茶馆为载体,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组织到哪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接地气”,“茶友”变“学友”
如何为宣讲撒上“乡味”,与农村的党员群众同频共振?经调研发现,新浜镇老龄化程度高,新浜农村地区历来就有到茶馆吃茶、聊天的传统,各村茶馆作为日常聚集人气的场所,何不把宣讲送到茶馆里!
自2013年起,新浜镇党委便结合前期调研及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乡村茶馆课堂”项目,逐渐吸纳熟悉镇情民情的新浜镇成校的教师、退休党员、网格长、退休医生等各行各业的“民间达人”加入到宣讲团队中。由理论水平高、宣讲经验丰富的三位老师带队,大家用“当地话”代替“普通话”,用“讲故事”代替“读稿子”,绘声绘色地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讲述新浜镇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新浜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比单纯的政策理论宣讲更具“新鲜感”、“烟火气”,让听众们不由得频频点头。
10年来,乡村茶馆课堂为全镇14个茶馆2.3万多人次的党员群众带去了数百场讲座。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跟党向前走 新浜十年变》、彰显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的《井冈山精神生生不息》、讲述红色新浜光辉党史的《百年征程 百年精神》……分对象、分地点、分场合,茶馆课堂的老师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将万余名茶馆“茶友”变为课堂“学友”。
文艺“搭台”理论“唱戏”,激发宣讲新活力
“刚开始宣讲的形式单一,老年朋友们听多了,就提不起什么兴致了。我们和观众们谈心交流,发现大家对表演都很感兴趣。”乡村茶馆课堂戏曲团队队长的沈老师回忆说。于是,“宣讲+知识竞答”、“宣讲+戏曲表演”、“宣讲+情景小剧”等“1+N”宣讲模式诞生了。
“电梯一开到家里,走进房间人舒心。休闲公园映眼前,荷花池里花争艳……”沈老师将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编成歌曲,一下子就唱进了观众们的心里。大到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小到身边的小人物、小故事,这些都被融入文艺表演中,转化为百姓愿意听、能听懂、记得住的乡音土话,快板响起、歌词唱起、舞蹈跳起,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理论熏陶。
“演出很精彩,我看了这么多年戏,没想到国家政策还能这样唱出来,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贴得很紧,也让我们知道了更多党的最新理论知识,蛮好蛮好。”听完宣讲的老年朋友说道。
课程“上云端”,学习“不打烊”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茶馆课堂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衍生出了“乡村茶馆云课堂”以及直播课堂,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每月一期的“乡村茶馆云课堂”。在课程设置上,宣讲团的老师们结合最新的学习要求以及党员群众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谋划,将知识以小戏、小品、知识问答等形式,通过云端送到大家身边,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有时候在家要帮儿女带带小孩,这样的上课形式,真的是太方便了。”老党员吴老伯感慨道。“云课堂”的出现,在突破了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同时,有效扩大了学习的覆盖面以及提升了党课的质效。
“云课堂”作为创新的学习举措,虽然给部分老人送去了便利,但在农村地区还较难普及。下一阶段,乡村茶馆课堂将不定期向老年人开设智能设备教学使用等课程,让他们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在家学习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