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榭镇:建强用活社区党校,推动学习教育走“新”入“心”发布时间:2022/11/25 15:27:00 文章浏览:5062次 文章来源:叶榭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党校党性教育阵地作用,叶榭镇秉持“让党员在家门口充电蓄能”的办学理念,以推动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为主线,不断拓展办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家门口”的思政大课堂让学习教育持续“升温”,为建设现代宜业、生态宜居、休闲宜游的绿色新叶榭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坚定把握“主旋律”,激发党校政治担当
叶榭镇注重强基固本,以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层党员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为使命任务,不断夯实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党校姓党。由镇党委牵头成立校委会,统筹规划社区党校组织架构、安排年度任务,将学习教育端口下移,利用远教站点、党群服务站点等阵地资源形成“1+18+N”的学习网格,切实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坚持“党建领航”。突出教育和实践功能的有机融合,把开展党性教育与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双报告”“红叶党员志愿行动”等各类活动密切结合,积极吸收新鲜力量加入,引导广大党员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为党育人”。根据基层干部和区域内党员特点,从学习教育、专业技能需求等出发,分类施教,探索加强和改进党课教育的新路径,坚持走寓教于乐之路,变枯燥的灌输式教学为接地气的参与式教学,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实效。
培优建强“主课堂”,夯实党校教育基础
依托区域化党建、浦南地区毗邻党建,优化讲师资源库,不断夯实社区党校基础职能,提升社区党校综合品质。政治引领“聘一批”。围绕中心工作聘任由18名成员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他们是区镇处级干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和基层党员干部等,通过定期举办集体备课、专业研讨、外出学习等形式,提升授课教师业务能力水平。广开门路“邀一批”。动态梳理党员教育“需求+资源”清单,打造紧跟形势的“理论+实践”课堂,邀请乡贤能人、老党员、老教师等组建志愿者讲师队伍,带来《自然教育之大米的一生》《爷爷奶奶一堂课》等多元化课程。以优带新“育一批”。依托“红叶”书记工作室、“乡梦合伙人”实训基地,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模式,精心培育由居村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代表、优秀青年等组成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挖掘多元“充电站”,提高党校教学实效
大力推进基础党课、特色党课、精品党课等的挖掘和培育,推广特色教学模式,讲好党的故事,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浸润党员的心灵。提供“菜单式”供给。按照“党性教育+政治理论+业务技能”教育模式,推出涵盖“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匠精神”等专题的21节课程资源,通过“点单+配送”的方式让学习“十分对味”。拓展“实训式”基地。积极推进“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充分挖掘区域内具有教育功能的园区、企业资源,依托安谱试验、昌强科技等企业的“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服务站”,就近就便开展教学活动,做实离党员群众最近的教育管理基地。打造“沉浸式”教学。结合“1+6”乡村振兴党建示范链,将八十八亩田、红色堰泾党建文化宣传长廊、幸福老人村等7个特色党群服务点串点成线,组建青年党员讲解员队伍,开展“红色研学线”“行走的党课”等活动。开启“云端化”课堂。注重线上延伸,用好视频党课、直播、干部远程教育IPTV等平台,扎实做好《初心讲堂》《党课开讲啦》等专题学习片的集中观看学习,制作《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助力叶榭乡村振兴》《强国复兴有我——叶榭三位农民的故事》等微党课,确保党员能分时分段进行随时学、随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