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荡镇东夏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活力源”、红色治理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源”发布时间:2022/11/24 23:32:00 文章浏览:4637次 文章来源:石湖荡镇
作为浦南地区一个传统村落,东夏村百姓总体收入不高,存在“人老、地老、空心村”等现象。2019年,东夏村成功申报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石湖荡镇首批宅基地平移归并试点村,老百姓陆续住进了新房。近年来,东夏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拓宽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发展模式,整合盘活现有资源,为乡村振兴积蓄赋能。
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镇党委政府与上海国盛集团旗下上海思尔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产城乡一体化协议,东夏村与思尓腾集团通力合作,切实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能力和动力。以打造“浦江之首1800亩乡旅融合社区”为切入点,将保留保护村沈家浜荡里有米产业社区作为首个启动区域,充分发挥空置资产、集体资产空间价值与经济价值。荡里有米产业社区已经打造了党建联盟论坛会务空间“春申讲堂”、党建团建基地“有米农场”、网红社交主题轻饮业态“田心米茶铺”、餐饮团膳综合体“荡里·有米”、浦江之首水文化主题实景剧本游等5个主题业态,在推动三产发展壮大的同时,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乡贤回归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东夏村返乡青年陈健开发出大米汽水,并以“荡里有米”为特色IP,设计一系列瓶标,融入浦江之首水文化、农耕文化等,进行“三产融合”赋能提升,带动周边家庭农场主大米的销量,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东夏村以返乡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带动本地老村民15人、新村民28人就业创业,实现人均年收入增加4-10万元。本地村民钱爷爷作为有米农场村民代表,负责农场环境管理、设施维修维护、临时用工组织管理等,年收入不低于4.2万元;本村创业女青年郁姐以社交为主题、创意为核心、米茶与米制糕点为特色,打造休闲轻餐轻饮空间,日营收最高已超过2000元。出租房屋获取租金、集中居住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入股资产经营平台获得分红……农民还可以在家门口实现优先就业,获得“租金+股金+薪金”的多层次增收。
党员志愿队伍进景区,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位于东夏村境内的“浦江之首”于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围绕“浦江之首”,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特色产业,伴随着滨江慢行步道、申源湖、开放型涵养林地、文创园区等全面升级改造,使“浦江之首”成为多元化、多功能、强吸引力的文旅景点。为进一步打响文化旅游品牌,讲好浦江故事,党总支组建了一支浦江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党员余热,积极参与以浦江之首为重点的景区保洁、导游服务,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讲解、旅游咨询、文明引导等方式,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面对大量的人流量,党员志愿者们提前上岗,开展移动式志愿服务,做好车辆引导,维护好交通和游览秩序,构建了展示新农村文化、党员风采、旅游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开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搬入了农村新社区,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在筑牢班子队伍、有效管理党员、更好服务村民等方面想新招、出实招,让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更贴近基层实际、更符合群众意愿、更充满生机活力。实施党员点亮行动,班子成员带队开展“清晨访问团”,利用上班前一小时,上门走访听取平移归并点社区治理现状和存在难题,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成立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浦江”议事队伍,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依托“浦江”议事会平台,多次征求老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意见,最终确定健身点选址难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