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工作党委:拓宽家庭教育新渠道,让“家事”成为“国事”发布时间:2022/2/18 9:39:00 文章浏览:2474次 文章来源:教育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区教育工作党委在寒假来临之际积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与宣传,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和学校的协同责任,让“家事”成为“国事”。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习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五点要求、六大任务、九大方法,以及学校的五大协同责任。家庭教育不仅关乎孩子个人的成长,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
区教育工作党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根本任务,要求各校与家长紧密配合,协同共育,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各校在学期末或下学期初积极组织开展自学以及集体学习,准确把握法律精神,依法指导。积极运用各种途径,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的重要意义、地位作用和核心内容,引导家长依法教娃。及时报道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学校组织学习情况,大力营造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良好氛围。
做好工作计划,落实教育指导
区教育工作党委要求各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工作机制,梳理学校家庭教育整体规划与工作开展情况,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案例的撰写做好准备。
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依托家长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的针对不同年段家长举办1-2次专题培训或讲座。每学年至少组织6次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家长参与度达90%。各校组织教师通过家长群、微信推送、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做好家长考试前后的指导工作,引导家长看见孩子备考的努力,理性看待考试成绩,避免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多倾听,少说教,多鼓励,少指责。寒假期间,班主任及学生导师要加强与家长联系,注重开学初的家校沟通,了解孩子居家状态,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打造教育品牌,扩大辐射影响
寒假期间,区教育工作党委要求各校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亲子读书、亲子劳动、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手工等各类亲子实践活动,指导家长积极参与社区等公益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进亲子情感交流,感受亲子活动魅力,引导家长学会有效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开展“云间智慧父母成长营”“云间线上线下心理大讲堂”“云间心社联动”等系列课程、讲座与沙龙活动;创建家庭教育新品牌——“倾心华亭·一路有你”,扎实推进“云间父母修炼”宣教平台,如创设“周日荐”栏目,从“家教烦恼”里“直面问题”,从而“家教支招”;开辟“直播园”栏目,让365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走进直播课程与广大家长和孩子见面;创编多人情景剧《康康老师说》栏目,以卡通人物“康康老师”“鹿亭亭一家”“熊华华一家”,呈现家庭日常情境,以问答形式,从科学化、专业化的角度来指导家庭教育各阶段常见的种种问题,使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将“亲子共读”作为家庭教育的抓手,举办一“鹿”有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亲子共读大赛,立足松江,将松江区亲子共读的经验,分享到其他城市,为G60科创走廊九城教育力量奉献出松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