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镇翔昆苑居民区:探索“党建+法治”新模式 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发布时间:2022/2/14 14:05:00 文章浏览:2293次 文章来源:小昆山镇
小昆山镇翔昆苑居民区党总支在荣获(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AAA等称号的基础上,围绕“法治、文化、智慧、乐居”四个建设目标,不断探索“党建+法治”新模式,通过建强堡垒、做优服务、做活治理和深化“法治+”,打造法治保障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带活队伍,找准党建共治“新支点”
建立“1+3+X”管理体系。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的社区治理体系基础上,引入镇司法所、律师团队、政法类高校等专业力量组成社区治理“后援团”,结合区域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打造“1+3+X”三级社区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党建+法治”新模式,增强社区治理队伍力量,有效推进社区综合治理。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以社区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打造融合思想引领、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科普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专业队伍,成立“法润翔昆”“平安翔昆”等志愿者服务队,现有200余名志愿者,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讲”等志愿服务130余次。带动一批志愿者“突破一点、形成一线、横扫一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我与群众面对面”“老兵忆峥嵘”“红色电影”“同过政治生日”“国政讲习堂”“法治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实现“群众需求”和“党群资源”精准对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善治小区,实现党建服务“高效能”
精准服务办实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居民诉求,完成了改造老年活动室卫生间和楼道大厅、修复渗水外墙、点亮小区路灯等一批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党群服务暖民心。“暖民兴屋”党群服务点在冬夏两季确保24小时开放,为环卫工人、快递人员和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憩、如厕、热水、WIFI等便民服务。“惠民法亭”党群服务点定期邀请律师“坐诊”,开展延时错时服务,围绕居民关心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讲解、普法教育,强化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党建共建有实效。依托与区域化共建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党支部不定期开展楼道堆物整治行动,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深层清理”消除安全隐患;与成峰流体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共同实现困难党员“微心愿”等,创新深化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内涵,助推党建共建富有实效。
突出特色,推进党建法治“新模式”
品牌建设提质增效。按照“强党建、促法治”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党建特色品牌“法润翔昆、德法同行”项目建设,在原有的贯穿小区南北中轴线的法治长廊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廉政文化走廊、法德景观小品、临摹法言法语书法台等设施和标识。拓宽原有的法治课堂形式,从室内走向户外、由小范围辐射全社区,定期开展“法治演出”“法治阅读”“法治电影展播”等活动,使“法治文化社区”建设在原有的1.0基础上提升为2.0版本。开展“月月说法”系列活动。每月第三周的周二定期开展“月月说法”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形式,教育引导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小区居民家中渗水引发矛盾,“驻站律师”现身分析利害,以法破题,缓冲邻里矛盾,引导楼上楼下邻居“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开展讲座,普及高空抛物、楼道公共部位堆物、电梯吸烟、遛狗不牵绳等的安全隐患和惩处机制。创新法治社区模式。发挥“法治长廊”宣传引领作用,在主干道两旁展示普法漫画,并辅以二维码,扫一扫观看普法小动画,打造了动静结合的普法阵地,实现法治常识轻松学。用活“暖民兴屋”党群服务站,党员潘士明化身“老娘舅”,在家中建立“老潘服务社”,强化法律意识,沟通邻里、化解纷争,实现“法治建设内循环”。将法治“三人行”微课堂搬到小区里,激活“惠民法亭”党群服务点、“二陆法治”板凳课堂等阵地资源,开展细讲民法典,介绍法治英雄人物等微课堂。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助推法治小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