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荡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做新时代城市管理“绣花工”发布时间:2022/2/24 15:00:00 文章浏览:2337次 文章来源:石湖荡镇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城市管理的目标就定在哪里。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湖荡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党支部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竭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思践悟入人心,党史学习掀热潮
创新形式有亮点,增强学习教育“渗透力”。党团青年积极参加“青年说:荡里青年谈理想”专题活动,以独白和诵读形式重温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组建三人行党史宣讲团,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讲述“半条棉被、半部电台、半面红旗”三个故事,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深度和情感力度。多形式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通过支部书记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党员线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大力营造浓厚实践氛围。
抓在日常重示范,增强学习教育“影响力”。中队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执法服务相结合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人行道机动车停放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机动车违法占道停车行为。联合开展辖区“劳务黑中介”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劝阻教育和告知整改,维护好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对集镇主要道路、厂区周边区域等重点地区的乱设摊行进行集中执法,加强对辖区街面和社区的日常巡查。
主动靠前服务,绣出实事画卷
践行“一线工作法”,普法宣传“接地气”。举行在建沪苏湖铁路项目工地普法宣传活动,把法治送到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一线,详细介绍有关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各类涉及施工工地的法律法规,真正把“法”送到工地基层。农村一直是普法宣传较为薄弱的区域,中队除了把宣传平台扩展到工业园区,还首次尝试双会场法宣模式,将普法阵地下沉至基层村委,开展以“党建引领法治,宪法深入农村”为主题的专项法宣活动,用本地方言进行现场讲解,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强化管执联动,多措并举提升效能。垃圾偷乱倒问题一直是困扰辖区环境治理的难点。石湖荡镇地处浦南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偏僻无人的监控死角,给了不法分子规避监管实施违法的可乘之机。中队充分利用村居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与村委会管执联动,拓宽前端巡查发现辐射范围,缩短问题发现到处置的响应时间,提高垃圾偷乱倒问题的查处力度,有效保障辖区生态环境。完善与公安、城运部门数据资源互享,重点实施执法对象系统监管和分级分类执法管控,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创新“执法+”新模式,当好城市“大管家”
“执法+精细化”,闭环联动激活“神经末梢”。强化精细化管理服务理念,积极倡导“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执法人员管理水平,强化文明执法意识。探索社区工作室的创新工作机制和手段,在13个居村党群服务站设立城管社区工作室,及时对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行宣传普法、执法处置和协调劝解,圆满解决了一起起因堆物、毁绿、垃圾乱投放等引起的邻里矛盾,成为服务社区的“好帮手”。
“执法+数字化”,提升办案智能化水平。执法中队充分运用城管数字化管理平台,更加快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违法案件处理中,以电子送达替代传统的文书送达,提高办案效率。如在一起乱倒装修垃圾的案件中,执法人员通过电子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解决了当事人交通不便、时间不充裕等困难,充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