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九亭镇9个村改居拆迁集中安置小区,九亭家园第二居民区目前入住人数超5100人,其中租客占七成,面对社区人多且构成复杂,小区乱停车、毁绿种菜、楼道堆物等突出问题,居民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不仅通过原有“邻聚理•议事厅”“青春荟”等党建项目,化解动迁安置社区普遍症结,还持续发挥战疫时期“党员第二楼组长”作用,用“疫线经验”助力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抓住“关键少数”,新老相帮有活力
“疫情期间,多亏了有年轻楼组长的加入才能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我们年纪大,手机又不熟练,像搬物资、拼团购实在是有心无力。”作为社区元老级“楼组长”的老周经历疫情后由衷感叹道。作为新动迁安置社区,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让社区人手严重告急,居民区党支部以推进落实“楼组党建”为抓手,第一时间发布召集令,排摸整合社区在职党员信息,首批28名在职报到党员就地成为战疫“新生力”,主动担任“第二楼组长”,会同老楼组长组建28个楼栋党员责任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居民区党支部持续夯实“第二楼组长”队伍,结合社区实际建立“2+1+N楼尚˙楼享”机制,即每个楼栋确定2个楼组长,老楼组长继续发挥“熟人”优势,承担日常事务性服务,“第二楼组长”则发挥“数字”通快响应作用,如在使用智能手机上,帮助社区老年人用手机预约挂号,及时提醒结对老人去医院就诊,大大方便了其就医流程。每个楼组搭配1名物业工作人员及N名社区志愿骨干,大家取彼之所长,共同协助管理楼栋,将社区治理延伸到“神经末梢”。
凝结“多方力量”,抱团合作有合力
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来,由党组织牵头召集,党员、居民志愿者代表、社区民警、物业、经租公司等多方联合组建的“红色管家团”针对社区居民物资匮乏、就医配药困难等实际诉求,聚合社区周边商超,打通就医通道等服务资源切实解决居民需求。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上,一场疫情培育了更多的“小区或楼道治理的合伙人”,壮大原本单一“红色管家团”的成员,更多的“贤人”“才人”加入,各个管家有了更多“助手”,“红色管家团”针对小区非机动车多的特点,通过“微改造”,群思群策规划了更多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增加了更多地面及B1层充电装置,改善了B1层下坡难的问题;针对电瓶车上楼问题,通过“微智能”,安装了梯控系统,有效阻挡了火灾隐患的发生;针对阳台水管漏水和外立面渗水等问题,发挥“微管家”功能,畅通为民服务直通车,协调物业、开发商、房东和租客各方,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打造次生社区,破除壁垒有助力
“我们社区服务不仅要面向动迁居民,还要延伸服务到广大租客。”在社区参与度方面,居民区党支部通过互动分析发现动迁居民的积极性较高,而占人口比近七成的年轻租客群体,对参与社区治理或社区活动并不热衷,如何让年轻人也来说说话,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成为了党组织工作的新课题。党支部建立“3H工作迎合法”,即一是迎合时间(Hour),活动时间集中在双休日开展,二是迎合兴趣(Hobby),推出富有年轻人玩法的活动,三是迎合习惯(Habbit),特别是将延续疫情期间建立的楼组微信群、小程序等打造次社区空间,打破时间空间枷锁,扩充阵地范围,吸纳不同的声音,让多元化、立体化、精细化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活动空间更贴近居民群众。在当下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次社区空间同样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楼组长”除发布每日疫情信息、科普防控、核酸采样外,还为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搭起桥梁,及时掌握他们生活中所急所需。
九亭家园第二居民区党支部将进一步着眼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带领“第二楼组长”深入挖掘“楼组党建”潜力,提升创新思路和工作能力,让“熟人”社区为社区治理“精准赋能”,努力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全力打造社区“零距离”家,奏响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