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荡镇:党建领航凝心聚力 多元共治提质增效发布时间:2022/8/30 16:52:00 文章浏览:4590次 文章来源:石湖荡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石湖荡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行“微治理”项目,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议事亭”激发社区自治,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如何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自治共治的内生动力?镇党委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积极作用,探索“一事一约”的居村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洙桥村党支部积极与上海市凯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党总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启动“村民议事亭”修缮改造工作,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更舒适的场所。小小的议事亭虽然简朴,却成为了村民们畅所欲言、民主议事的好地方,也成为党支部纳民言、集民智、聚民意的载体,受到众多村民的欢迎。
走进洙桥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宣传板上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为进一步营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洙桥村将规范家禽养殖等事宜纳入议事会议题库,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再升级。“根据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的验收标准,请大家一起来议一议如何进一步规范家禽养殖?”一场关于规范洙桥村家禽养殖的议事会在“村民议事亭”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党支部书记沈春峰的带领下,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齐聚“议事亭”,初步形成《洙桥村关于规范家禽养生活新环境殖的约定》,并在村务公开栏等位置张贴公布。凉亭变身“议事亭”有力促进群众从“干好分内事”到“共同参与村里事”的转变,汇聚起群众自治共治的合力。
“议事会”促进“双循环”,巧解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难题
东夏村是镇首批宅基地平移归并试点村,分两期新建农民宅基房,目前一期已完成交房,二期正全力以赴,计划同步建设公建配套项目,让村民真正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感受实实在在的变化。
村民们从宅基房到平移新社区,但不少人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上难以适应和转变,毁绿种蔬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向“治理”转变,党总支因地制宜创建了“浦江”议事会,与上海古松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形成党组织发起、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结对单位共商解决的议事平台,成功解决一个个村级治理的矛盾和问题。成立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浦江”议事队伍,每周召开一次议事会,在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多方联动、自治共治、破陈推新”的农村新社区治理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增加村民对新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村民代表钱老伯说道:“如果能全面提升沈家浜整体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那就太好了!”为了使周边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东夏“浦江”议事会聚焦村民的“关键小事”,充分发挥老党员和人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完善《东夏村沈家浜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方案》,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获得感。
“口袋公园”扮靓乡村,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提出“公共空间不够”“公共休闲地方少”等问题,小微空间的改造推动了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村民转角遇到“微幸福”。
“以前这里都堆放着垃圾,村民们随意乱倒乱堆,严重影响我们村的‘颜值’。现在好了,我们‘口袋公园’里装着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提起“口袋公园”,新姚村党总支书记张烨感慨万分。党总支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真正走到老百姓心里,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沪苏湖铁路站前Ⅵ标项目经理部共同打造“爱心口袋花园”品牌项目,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进村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的宜居生活。自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村里党员、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将附近白色垃圾、柴草堆清理干净。在共建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共商共议设计方案,种植绿植花卉,打造共享空间,曾经脏乱的街角,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可观赏、可休憩、可健身、可议事的美丽花园,让“步步是景、入眼皆画”成为现实。
下一步,镇党委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绿色”创新,着力探索“党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持续开展社区环境微治理,为广大居民营造舒心宜居的环境,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